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20页 |
1.2.1 扑翼气动机理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1.2.2 仿生扑翼飞行器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昆虫扑翼特征及数值计算方法 | 第21-31页 |
2.1 昆虫扑翼运动方式 | 第21-22页 |
2.2 昆虫翅翼几何特征 | 第22-24页 |
2.3 数值计算方法介绍 | 第24-30页 |
2.3.1 格子Boltzmann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3.2 Spalart-Allmaras湍流模型 | 第26-28页 |
2.3.3 数值计算方法验证 | 第28-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扑翼运动方式的气动特性 | 第31-53页 |
3.1 扑翼运动模型及计算参数 | 第31-32页 |
3.2 直线形扑翼运动方式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3.3 对称“8”字形扑翼运动方式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 | 第34-48页 |
3.3.1 水平对称“8”字形扑翼运动方式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 | 第34-38页 |
3.3.2 垂直对称“8”字形扑翼运动方式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3.3.3 倾斜对称“8”字形扑翼运动方式对其气动力的影响 | 第41-48页 |
3.4 不规则“8”字形扑翼运动方式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4章 扑翼几何特征的气动特性 | 第53-67页 |
4.1 扑翼模型的建立 | 第53-55页 |
4.1.1 扑翼几何模型 | 第53-55页 |
4.1.2 扑翼运动模型 | 第55页 |
4.2 翅翼平面形状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 | 第55-60页 |
4.3 翅翼截面褶皱结构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 | 第60-66页 |
4.3.1 “W”型褶皱翼型的气动特性 | 第60-63页 |
4.3.2 “M”型褶皱翼型的气动特性 | 第63-6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5章 扑翼实验验证 | 第67-71页 |
5.1 实验设备及模型翅 | 第67-68页 |
5.2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1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1-83页 |
一、作者简介 | 第81页 |
二、主要研究成果 | 第81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