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8页 |
1.1 引言 | 第10-11页 |
1.2 储氢方式的现状及发展 | 第11-13页 |
1.3 硼氢化钠的发展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.1 硼氢化钠简介 | 第13-14页 |
1.3.2 硼氢化钠水解制氢 | 第14-15页 |
1.3.3 工业制备硼氢化钠的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4 硼氢化钠再生的方法 | 第16-23页 |
1.4.1 热化学法 | 第17-20页 |
1.4.2 机械化学法 | 第20-21页 |
1.4.3 电化学法 | 第21-22页 |
1.4.4 改善后的工业法 | 第22-23页 |
1.5 硼氢化钠的定量方法 | 第23-24页 |
1.6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4-28页 |
1.6.1 研究意义 | 第24-25页 |
1.6.2 研究内容 | 第25-28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设备 | 第28-34页 |
2.1 实验原料(试剂) | 第28-29页 |
2.2 材料表征方法 | 第29-31页 |
2.2.1 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2.2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 | 第30页 |
2.2.3 核磁共振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2.4 质谱测试分析 | 第31页 |
2.2.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31页 |
2.3 硼氢化钠的制备 | 第31-32页 |
2.4 硼氢化钠的制备过程的气体测试 | 第32页 |
2.5 硼氢化钠的产率测定 | 第32页 |
2.6 硼氢化钠的水解性能测试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镁、硅化镁和水合偏硼酸钠再生硼氢化钠 | 第34-52页 |
3.1 引言 | 第34-35页 |
3.2 产物与表征 | 第35-50页 |
3.2.1 NaBO_2·2H_2O、Mg和Mg_2Si体系的产物及表征 | 第35-47页 |
3.2.2 NaBO_2·2H_2O、Mg和Si体系的产物及表征 | 第47-5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镁铝合金和水合偏硼酸钠再生硼氢化钠 | 第52-59页 |
4.1 引言 | 第52页 |
4.2 产物及其表征 | 第52-5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全文总结及展望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3页 |
附件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