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引言 | 第13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3.1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1.3.2 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| 第15页 |
1.3.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| 第15-17页 |
1.4 研究的技术流程图 | 第17-18页 |
1.5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19-30页 |
2.1 累积距平法 | 第19页 |
2.2 降水和径流的关系分析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3 Mann-Kendall趋势检验法 | 第20-21页 |
2.4 遥感解译 | 第21-22页 |
2.4.1 遥感影像的数据来源及处理 | 第21-22页 |
2.5 小波分析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5.1 基本原理 | 第22-23页 |
2.6 统计相关检验法 | 第23-24页 |
2.7 主成分分析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7.1 基本原理 | 第24页 |
2.7.2 主成分分析步骤 | 第24页 |
2.7.3 主成分分析计算过程 | 第24-25页 |
2.8 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 | 第25-26页 |
2.9 BP神经网络模型 | 第26-27页 |
2.10 SWAT模型 | 第27-30页 |
2.10.1 SWAT模型简介 | 第27-28页 |
2.10.2 SWAT模型原理与结构 | 第28-30页 |
3 研究区概况及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| 第30-37页 |
3.1 研究区流域自然状况 | 第30-32页 |
3.1.1 地理位置 | 第30-31页 |
3.1.2 地形地貌 | 第31页 |
3.1.3 气候条件 | 第31-32页 |
3.1.4 土壤植被 | 第32页 |
3.2 研究区流域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| 第32-37页 |
3.2.1 水文气象数据 | 第32-33页 |
3.2.2 社会经济数据 | 第33页 |
3.2.3 DEM数据 | 第33页 |
3.2.4 土地利用数据 | 第33-35页 |
3.2.5 土壤数据 | 第35-37页 |
4 北方半干旱流域快速城镇化的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分析 | 第37-49页 |
4.1 乌兰木伦河流域降水和径流的时间变化特征 | 第37-41页 |
4.1.1 流域降水和径流的突变点检测 | 第37页 |
4.1.2 流域降水和径流演变的趋势分析 | 第37-41页 |
4.2 乌兰木伦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分析 | 第41-44页 |
4.2.1 气候因素变化分析 | 第41页 |
4.2.2 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1-44页 |
4.3 河川径流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| 第44-46页 |
4.4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 | 第46-47页 |
4.5 讨论与小结 | 第47-49页 |
4.5.1 讨论 | 第47页 |
4.5.2 小结 | 第47-49页 |
5 内蒙古典型草原内陆河流域径流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| 第49-62页 |
5.1 巴拉格尔河流域降水和径流的时间变化分析 | 第49-55页 |
5.1.1 流域降水和径流的突变点检测 | 第49-50页 |
5.1.2 降水和径流演变的趋势分析 | 第50-55页 |
5.2 巴拉格尔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| 第55-58页 |
5.2.1 气候因素变化分析 | 第55页 |
5.2.2 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2.3 径流序列的周期变化特征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3 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 | 第58-59页 |
5.4 讨论与小结 | 第59-62页 |
5.4.1 讨论 | 第59-60页 |
5.4.2 小结 | 第60-62页 |
6 巴拉格尔河流域径流的时序演变模拟 | 第62-67页 |
6.1 径流时序演变模拟的建立 | 第62-63页 |
6.1.1 径流模拟影响因子的筛选 | 第62页 |
6.1.2 径流的时序演变模拟模型 | 第62-63页 |
6.2 巴拉格尔河流域径流量的BP神经网络模拟 | 第63-66页 |
6.2.1 径流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统计检验 | 第63-64页 |
6.2.2 流域径流BP神经网络模拟分析 | 第64-66页 |
6.3 讨论与小结 | 第66-67页 |
6.3.1 讨论 | 第66页 |
6.3.2 小结 | 第66-67页 |
7 基于SWAT模型的巴拉格尔河流域径流模拟的初步分析 | 第67-73页 |
7.1 流域信息提取 | 第67页 |
7.2 水文响应单元分配 | 第67页 |
7.3 气象数据输入 | 第67页 |
7.4 SWAT模型的运行 | 第67-68页 |
7.5 参数敏感性分析算法 | 第68页 |
7.6 敏感性分析结果 | 第68-69页 |
7.7 SWAT模型参数率定 | 第69-70页 |
7.8 流域径流模拟结果及评价 | 第70-72页 |
7.8.1 评价标准 | 第70-71页 |
7.8.2 模拟结果分析 | 第71-72页 |
7.9 小结 | 第72-73页 |
8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8.1 结论 | 第73-74页 |
8.2 展望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