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1.2.1 条带开采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外对综放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3 关键层应用于条带开采中控制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机制 | 第13-14页 |
1.2.4 厚松散层条件下采动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2 开采区地质采矿条件分析 | 第18-30页 |
2.1 开采区地质及煤层赋存条件 | 第18-22页 |
2.1.1 地层特征 | 第18-22页 |
2.2 | 第22页 |
2.2.2 地质构造 | 第22页 |
2.2.3 煤层及其顶底板条件 | 第22页 |
2.3 105工作面开采条件分析 | 第22-28页 |
2.3.1 一盘区已采工作面情况 | 第22-23页 |
2.3.2 一盘区已采工作面地表下沉规律分析 | 第23-26页 |
2.3.3 105工作面地表建筑物 | 第26-28页 |
2.4 开采方法选择 | 第28-2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3 煤柱及覆岩关键层稳定性计算分析 | 第30-48页 |
3.1 概述 | 第30-33页 |
3.1.1 105工作面开采高度分析 | 第30页 |
3.1.2 105条带开采方案 | 第30-33页 |
3.2 覆岩关键层稳定性分析 | 第33-40页 |
3.2.1 关键层理论 | 第33页 |
3.2.2 关键层判别结果 | 第33-36页 |
3.2.3 105工作面开采上覆主(亚)关键层变形破坏计算 | 第36-38页 |
3.2.4 主关键层对地表移动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3.3 煤柱稳定性分析 | 第40-46页 |
3.3.1 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 | 第40-46页 |
3.3.2 煤柱稳定性对比分析 | 第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4 开采对地表建筑物影响计算分析 | 第48-64页 |
4.1 数值模拟目的 | 第48页 |
4.2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| 第48页 |
4.3 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48-53页 |
4.3.1 已开采工作面下沉模拟 | 第49页 |
4.3.2 105工作面开采方案下沉模拟 | 第49-51页 |
4.3.3 105工作面开采方案水平移动分布模拟 | 第51-52页 |
4.3.4 各个开采方案对村庄房屋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4 105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概率积分预计 | 第53-62页 |
4.4.1 预计参数 | 第53页 |
4.4.2 概率积分预计结果分析 | 第53-61页 |
4.4.3 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4.5 105开采方案安全可靠性评价 | 第62-6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5 开采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| 第64-68页 |
5.1 技术分析比较 | 第64页 |
5.2 经济估算比较 | 第64-66页 |
5.2.1 全部开采附加成本分析计算 | 第65-66页 |
5.2.2 充填开采附加成本分析计算 | 第66页 |
5.2.3 条带协调开采附加成本分析计算 | 第66页 |
5.3 开采附加成本比较分析 | 第66-6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6 结论及展望 | 第68-69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68页 |
6.2 论文展望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5页 |
附录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