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功能材料论文

二维材料表面功能化与设计的多尺度模拟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31页
    1.1 有机分子在石墨烯表面的自组装第11-15页
    1.2 黑磷的潜在应用与环境不稳定性第15-17页
    1.3 二硫化钼作为析氢催化剂的表面惰性第17-18页
    1.4 原子厚度二维铁电材料的进展第18-20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1.6 参考文献第21-31页
第二章 理论方法第31-37页
    2.1 第一性原理计算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Born-Oppenheimer绝热近似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Hartree-Fock近似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密度泛函理论第33-34页
    2.2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分子内相互作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分子间相互作用第35-36页
    2.3 参考文献第36-37页
第三章 分子在石墨烯上自组装内在机制的理论研究第37-5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7-38页
    3.2 计算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3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分子在石墨烯上从无序到有序的可视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分子由无序到有序的内在驱动力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石墨烯衬底的作用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分子间氢键的作用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有机薄膜有序度的有效提升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自我极限外延生长的内在机制第48-50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50页
    3.5 参考文献第50-55页
第四章 利用表面自组装有机薄膜提升黑磷环境稳定性第55-71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5-56页
    4.2 计算方法第56-57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57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PTCDA分子和黑磷的结合方式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PTCDA分子对黑磷电子结构的影响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自组装PTCDA薄膜对黑磷的保护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黑磷层数、晶界以及台阶对保护效果的影响第62-65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65-66页
    4.5 参考文献第66-71页
第五章 通过表面自组装提升二硫化钼表面析氢活性第71-87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1-72页
    5.2 计算方法第72-73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73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二硫化铝上的Ni(abt)_2的析氢活性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组装在二硫化钼上的Ni(abt)_2的稳定性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二硫化钼上的自组装Ni(abt)_2薄膜的制备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借助于表面自组装构筑双功能电催化剂第77-81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81页
    5.5 参考文献第81-87页
第六章 表面空缺诱导三碘化铬的铁磁增强与面外铁电第87-101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87-88页
    6.2 计算方法第88-89页
    6.3 结果与讨论第89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碘空缺诱导的面外铁电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碘空缺增强三碘化铬的铁磁性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卤原子空缺对其它一些过渡金属三卤族化合物的影响第93-95页
    6.4 小结第95页
    6.5 参考文献第95-101页
第七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101-103页
致谢第103-105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第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有向传感器网络中若干目标覆盖问题研究
下一篇:粗糙型布鲁菌激活四型分泌系统诱导巨噬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