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及适用取保候审的必要性 | 第10-19页 |
第一节 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 | 第10-14页 |
一、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特点 | 第11页 |
二、贪污贿赂犯罪的犯意、动机特点 | 第11-13页 |
三、贪污贿赂犯罪的行为特点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中适用取保候审的必要性 | 第14-19页 |
一、取保候审的适用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| 第14-15页 |
二、取保候审的适用落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| 第15-16页 |
三、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贪污贿赂犯罪侦查起到保障作用 | 第16-17页 |
四、取保候审的适用是节约司法资源的重要措施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实践中适用取保候审的问题 | 第19-30页 |
第一节 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中取保候审的适用标准问题 | 第19-22页 |
一、刑事诉讼规则对社会危险性的扩张解释 | 第19-20页 |
二、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实践中考虑取保候审适用标准的变通做法 | 第20-21页 |
三、对取保候审适用标准中“社会危险性”的证明问题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中取保候审的决定程序问题 | 第22-26页 |
一、适用取保候审的决定程序对内缺乏制约 | 第23-24页 |
二、适用取保候审的决定程序对外缺乏参与 | 第24页 |
三、对适用取保候审缺乏实质性的救济方式 | 第24-26页 |
第三节 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中取保候审的执行监督问题 | 第26-30页 |
一、对贪污贿赂犯罪的被取保候审人缺乏外部执行监督机制 | 第26-27页 |
二、保证制度没有起到有效内部监督的作用 | 第27-28页 |
三、对违反取保候审义务的惩罚不力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完善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实践中适用取保候审的措施 | 第30-40页 |
第一节 完善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中取保候审的适用标准 | 第30-32页 |
一、建立独立、优先的取保候审适用标准 | 第30-31页 |
二、贪污贿赂犯罪中建立以程序性因素为主的取保候审适用标准 | 第31-32页 |
三、提高取保候审适用标准中“社会危险性”的证明标准 | 第32页 |
第二节 改进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中取保候审的决定程序 | 第32-36页 |
一、建立统一的刑事强制措施决定机关 | 第33页 |
二、完善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中取保候审决定程序的参与机制 | 第33-34页 |
三、建立有效的取保候审决定程序的救济措施 | 第34-36页 |
第三节 加强对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中取保候审的执行监督 | 第36-40页 |
一、完善对贪污贿赂犯罪被取保候审人的外部执行监督机制 | 第36-37页 |
二、在贪污贿赂犯罪的取保候审适用中建立正常、完善的保证制度 | 第37-38页 |
三、加大对违反取保候审义务的惩罚措施 | 第38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一、著作类 | 第41页 |
二、论文类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4-45页 |
附件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