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钯基钴酸镍催化燃烧低浓度甲烷的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1章 绪论第13-35页
    1.1 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的研究背景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低浓度甲烷的产生和排放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低浓度甲烷的利用和处理方式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的优势和挑战第17-19页
    1.2 用于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的材料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非贵金属催化剂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贵金属催化剂第22-25页
    1.3 特殊结构的纳米催化剂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核壳结构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哑铃型结构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特殊晶面类型第28-29页
    1.4 影响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外部因素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水蒸气中毒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硫化物气体中毒第30-32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32-35页
第2章 甲烷催化燃烧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影响因素总结第35-55页
    2.1 合成方法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浸渍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沉淀法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水热合成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溶胶凝胶法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微乳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其它方法第38页
    2.2 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总结第38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外延生长可控性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反应温度对颗粒尺寸的影响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反应时间对颗粒尺寸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溶剂的极性对形貌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前驱体比例对形貌的影响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晶格错配度对形貌的影响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表面活性剂含量对形貌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2.3 小节第53-55页
第3章 催化剂的表征和实验方法第55-6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5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气体和试剂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仪器设备第55-56页
    3.3 催化剂的表征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析(BET)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和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X射线衍射(XRD)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(H_2-TPR)第58页
    3.4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的组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活性评价方法和步骤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稳定性测试方法第60-61页
第4章 Pd-NiCo_2O_4/SiO_2催化燃烧低浓度甲烷的性能研究第61-81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1-63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试剂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催化剂的制备第63-67页
    4.3 结果分析和讨论第6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TEM结果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BET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结果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XRD表征结果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XPS结果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催化剂的性能测试结果第74-78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78-81页
第5章 花型层阶多孔Pd/NiCo_2O_4催化燃烧甲烷的性能研究第81-101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1-83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83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试剂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制备方法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原位测试方法第86-88页
    5.3 结果分析和讨论第8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催化性能测试结果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TEM和SEM结果第91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XRD结果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H_2-TPR结果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BET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结果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近似原位XPS研究结果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7 原位MS结果第98-100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100-101页
第6章 总结和展望第101-105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101-102页
    6.2 工作展望第102-105页
参考文献第105-125页
致谢第125-127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27-128页

论文共12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C23二萜天然产物和天然产物Bisacremines E-G的合成研究
下一篇:钯催化sp~2碳氢键乙烯基化反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