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缩略语简表 | 第9-13页 |
第一章 鼠尾草属二萜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| 第13-33页 |
1.1 前言 | 第13-14页 |
1.2 鼠尾草属二萜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| 第14-32页 |
1.2.1 厍学功课题组对(-)-PrzewalskinB的合成 | 第14-16页 |
1.2.2 涂永强课题组对(+)-PrzewalskinB的合成 | 第16-18页 |
1.2.3 谢志翔课题组对(+/-)-PrzewalskinB的合成 | 第18-21页 |
1.2.4 张洪彬课题组对PrzewalskinB中BCD环系的合成 | 第21页 |
1.2.5 Sarpong课题组对Salviasperanol和Brussonol的合成 | 第21-24页 |
1.2.6 Jennings课题组对Brussonol的合成 | 第24-26页 |
1.2.7 涂永强课题组对(-)-Brussonol和(-)-PrzewalskinE的合成 | 第26-28页 |
1.2.8 Koert课题组对(+)-Przewalskin的合成 | 第28-30页 |
1.2.9 小结 | 第30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3页 |
第二章 C_23二萜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 | 第33-89页 |
2.1 天然产物PrzewalskinA的合成研究 | 第34-46页 |
2.1.1 推测的天然产物PrzewalskinA的生源合成途径 | 第34-35页 |
2.1.2 天然产物PrzewalskinA的反合成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1.3 天然产物PrzewalskinA的合成研究 | 第36-46页 |
2.1.4 小结 | 第46页 |
2.2 天然产物SalyunnaninA的合成研究 | 第46-49页 |
2.2.1 推测的天然产物SalyunnaninA的生源合成途径 | 第46-47页 |
2.2.2 天然产物SalyunnaninA的合成路线 | 第47-49页 |
2.2.3 小结 | 第49页 |
2.3 天然产物Hassanane的合成研究 | 第49-52页 |
2.3.1 推测的天然产物Hassanane的生源合成途径 | 第50页 |
2.3.2 天然产物Hassanane的合成路线 | 第50-51页 |
2.3.3 小结 | 第51-52页 |
2.4 总结与展望 | 第52页 |
实验部分 | 第52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89页 |
第三章 天然产物BisacreminesE-G的合成研究 | 第89-104页 |
3.1 前言 | 第89-90页 |
3.2 推测的天然产物BisacreminesE-G的生源合成途径 | 第90页 |
3.3 天然产物BisacreminesE-G的反合成分析 | 第90-91页 |
3.4 天然产物BisacreminesE-G的合成研究 | 第91-94页 |
3.5 小结 | 第94-95页 |
实验部分 | 第95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4页 |
第四章 环庚三烯酮和环庚三烯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.. | 第104-124页 |
4.1 通过氧化转化简单的七元环系来合成环庚三烯酮结构 | 第105-107页 |
4.1.1 通过氧化环庚三烯合成环庚三烯酮结构 | 第105页 |
4.1.2 通过卤化后消除来合成环庚三烯酮结构 | 第105-106页 |
4.1.3 通过单线态氧氧化成内过氧化物合成环庚三烯酮结构 | 第106-107页 |
4.1.4 通过脱氢作用合成环庚三烯酮结构 | 第107页 |
4.2 通过环化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07-110页 |
4.2.1 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环化反应 | 第107-109页 |
4.2.2 通过碱促进的环化反应 | 第109-110页 |
4.3 通过扩环反应来构筑七元环 | 第110-116页 |
4.3.1 通过运用Buchner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0-111页 |
4.3.2 通过碱促进的环丙烷化、扩环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1-112页 |
4.3.3 通过Simmons-Smith环丙烷化、扩环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2-113页 |
4.3.4 通过形成亚烷基环丙烷、扩环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3-114页 |
4.3.5 六元环通过Tiffeneau-Demjanov重排、扩环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4页 |
4.3.6 通过二卤卡宾参与的环丙烷化扩环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4页 |
4.3.7 通过三元环扩环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4-115页 |
4.3.8 通过叶立德参与的扩环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5-116页 |
4.4 通过环加成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6-121页 |
4.4.1 通过[2+2]环加成、碎裂化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6-117页 |
4.4.2 通过[3+2]环加成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7页 |
4.4.3 通过[4+2]环加成、重排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7-118页 |
4.4.4 通过烯丙基正离子[4+3]环加成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8-119页 |
4.4.5 通过铑催化的[4+3]环加成经过环丙烷化/Cope重排的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9页 |
4.4.6 通过[4+3]环加成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19-120页 |
4.4.7 通过Perezone类型的[5+2]环加成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20页 |
4.4.8 通过氧化吡喃鎓类型的[5+2]环加成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20-121页 |
4.4.9 通过3-羟基吡啶鎓类型的[5+2]环加成反应来构筑七元环系 | 第121页 |
4.5 小结 | 第121-1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2-124页 |
附录 部分化合物谱图 | 第124-170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70-171页 |
致谢 | 第1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