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桥涵工程论文--结构原理、结构力学论文

UHTC局部增强简支转连续梁湿接头性能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主要符号说明第9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简支转连续梁桥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简支转连续梁湿接头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4 实际工程应用第16-17页
    1.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目标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9页
第二章 超高韧性混凝土局部增强普通混凝土结构强化机理第19-27页
    2.1 UHTC增韧机理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最紧密堆积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纤维增强增韧理论第20-24页
    2.2 UHTC局部增强普通混凝土功能梯度结构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UHTC局部增强普通混凝土功能梯度结构设计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UHTC局部增强普通混凝土功能梯度结构受力机理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UHTC/普通混凝土界面粘结方式第26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三章 超高韧性混凝土制备与力学性能第27-36页
    3.1 UHTC配合比优化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UHTC原材料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UHTC配合比第28页
    3.2 UHTC制备及养护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UHTC搅拌工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UHTC养护第29页
    3.3 UHTC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施工和易性试验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抗折、抗压试验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劈裂抗拉试验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收缩抗裂性能试验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弯曲韧性试验第31-32页
    3.4 试验结果及性能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施工和易性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抗折、抗压强度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劈裂抗拉强度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收缩抗裂性能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弯曲韧性第34-3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四章 UHTC局部增强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第36-53页
    4.1 试验概况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试件制作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加载制度第37-38页
    4.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破坏过程及特点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荷载-挠度曲线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混凝土应变沿高度分布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抗弯承载力第41页
    4.3 UHTC局部增强组合梁受弯全过程分析模型第41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基本假定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本构关系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开裂弯矩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屈服弯矩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极限荷载第48-49页
    4.4 UHTC局部增强组合梁承载力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五章 超高韧性混凝土局部增强湿接头工程应用第53-66页
    5.1 工程概况第53-54页
    5.2 UHTC局部增强湿接头现场施工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UHTC局部增强简支转连续梁桥湿接头构造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UHTC现场施工工艺第55-57页
    5.3 UHTC局部增强湿接头施工性能评估第57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UHTC局部增强湿接头施工性能评估方法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UHTC局部增强湿接头性能现场实测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UHTC局部增强湿接头性能数值模拟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实测数据与数值分析结果对比第63-6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六章 预应力超高韧性混凝土局部增强组合梁极限承载力分析第66-76页
    6.1 基本假定第66页
    6.2 本构关系第66-68页
    6.3 预应力损失第68页
    6.4 预应力UHTC局部增强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第68-7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预应力施加阶段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预应力平衡阶段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承载至出现裂缝工作阶段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带裂缝工作至破坏阶段第72-73页
    6.5 极限承载力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6-78页
    7.1 主要结论第76-77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1页
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-82页
致谢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富山赣江特大桥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及冲击系数研究
下一篇:预应力混凝土梁循环压浆模拟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