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雕塑论文--雕塑理论论文--雕塑评论、欣赏论文

《符号学原理》中的“反叛”精神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1 《符号学原理》基本论述第8-18页
    1.1 《符号学原理》的四对两分概念第8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语言与言语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所指与能指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组合与系统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直指与涵指第13-14页
    1.2 “反叛”精神的产生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是一种“反叛”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“反叛”成为一种动力第16-18页
2 “反叛”精神与雕塑的关系第18-26页
    2.1 潜在的社会性“反叛”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古代文化的缓慢“反叛”过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“反叛”的开始与种下的“反叛”种子第19-20页
    2.2 加速“反叛”的过程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人性的解放是“反叛”引爆点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新时代的雨后春笋第22页
    2.3 “反叛”成为一种常态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“反叛”不断扩张雕塑的边界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关于边缘化的思考第24-26页
3 “反叛”精神的动力与具象雕塑语言的自然生长第26-31页
    3.1 个人意识是自我生长的种子第27页
    3.2 用“反叛”精神来浇灌第27-28页
    3.3 “反叛精神”是创作的原动力第28-30页
    3.4 用“符号”来“反叛”“符号”第30-31页
结论第31-32页
参考文献第32-33页
鸣谢第33-34页
学术成果统计-作品、论文及专著发表第34页
学术成果统计-展览及获奖第34页

论文共3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数字雕塑--数字技术对当代雕塑的影响
下一篇:“赖公”的猎神形象--赖公造像在江西东固畲族信仰中的文化内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