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宋时期敦煌报恩寺研究
凡例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8-16页 |
第一章 敦煌报恩寺的寺院概况 | 第16-36页 |
第一节 敦煌报恩寺的沿革兴衰 | 第16-19页 |
一、敦煌报恩寺存在时间和寺名的考察 | 第16-18页 |
二、敦煌报恩寺寺址的考察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敦煌报恩寺的寺院布局 | 第19-28页 |
一、寺门 | 第19-21页 |
二、钟楼 | 第21-22页 |
三、经楼 | 第22-23页 |
四、佛殿 | 第23-24页 |
五、南院、北院和西院 | 第24-25页 |
六、其他建筑 | 第25-28页 |
第三节 敦煌报恩寺僧众考察 | 第28-34页 |
一、敦煌报恩寺僧人数量的考察 | 第28-30页 |
二、敦煌报恩寺个别名僧的考察 | 第30-3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二章 敦煌报恩寺的宗教活动 | 第36-45页 |
第一节 敦煌报恩寺举行的道场 | 第36-39页 |
一、方等道场 | 第36-38页 |
二、水则道场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敦煌报恩寺的法会活动 | 第39-44页 |
一、经籍活动 | 第40-42页 |
二、其他法会活动 | 第42-4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三章 敦煌报恩寺的经济情况 | 第45-77页 |
第一节 敦煌报恩寺的经济收入来源 | 第45-53页 |
一、宗教收入 | 第45-49页 |
二、世俗收入 | 第49-53页 |
第二节 敦煌报恩寺的经济管理方式 | 第53-66页 |
一、算会 | 第54-63页 |
二、点检 | 第63-66页 |
第三节 敦煌报恩寺与都僧统司及其他寺院的经济交往 | 第66-72页 |
一、报恩寺与都司机构及都司僧官的经济交往 | 第66-70页 |
二、报恩寺与其他寺院及僧人之间的经济交往 | 第70-72页 |
第四节 敦煌报恩寺的寺院经济与僧人个人财产的关系 | 第72-75页 |
一、报恩寺允许僧人拥有个人财产 | 第73页 |
二、个人财产不能完全脱离报恩寺 | 第73-74页 |
三、个人财产对报恩寺有重要影响 | 第74-7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第四章 敦煌报恩寺的世俗关系 | 第77-101页 |
第一节 报恩寺与当地政权之间的来往 | 第77-84页 |
一、吐蕃时期 | 第77-79页 |
二、归义军时期 | 第79-84页 |
第二节 敦煌报恩寺与世家大族的联系 | 第84-89页 |
一、索氏 | 第85-86页 |
二、氾氏 | 第86-87页 |
三、阴氏 | 第87-89页 |
第三节 敦煌报恩寺与当地下层民众的交往 | 第89-99页 |
一、报恩寺与其寺户或常住百姓的交往 | 第89-93页 |
二、报恩寺与敦煌地区普通民众的交往 | 第93-9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99-101页 |
结论 | 第101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7页 |
一、敦煌文献 | 第103-104页 |
二、古代典籍 | 第104页 |
三、今人论著 | 第104-105页 |
四、期刊论文 | 第105-107页 |
附录 | 第107-125页 |
附录1:敦煌报恩寺寺名索引 | 第107-116页 |
附录2:敦煌报恩寺僧人名录 | 第116-121页 |
附录3:敦煌报恩寺依附人口 | 第121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