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混凝土结构、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--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--柱论文

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动力响应及粘钢加固分析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1页
    引言第1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材料的动力响应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冲击性能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9-21页
第二章 冲击问题的有限元算法理论第21-30页
    2.1 冲击问题简述第21页
    2.2 冲击荷载常见形式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冲击问题的研究方法第22页
    2.4 冲击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求解步骤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非线性控制方程的建立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控制方程的求解第25-26页
    2.5 分析中的关键问题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中心差分法的条件稳定性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接触问题的处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沙漏的控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材料应变率效应的考虑第28-29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 冲击问题的有限元模型合理性验证第30-48页
    引言第30页
    3.1 软件介绍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LS-DYNA软件介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ANSYS软件介绍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ANSYS/LS-DYNA分析的基本流程第31-32页
    3.2 单元选择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Solid164单元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Beam161单元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Shell163单元第33-34页
    3.3 材料模型选择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混凝土材料模型选择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钢材材料模型选择第38页
    3.4 有限元模型合理性验证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验证试验介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常用有限元模型介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模型部件的设置、材料选择及网格的划分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加载制度设置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接触的处理和求解时间的控制第41-42页
    3.5 结果评估分析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能量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损伤形态对比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冲击力时程曲线对比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跨中位移时程曲线对比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四章 侧向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动力响应分析第48-71页
    引言第48页
    4.1 钢筋混凝土柱模型的建立第48-49页
    4.2 基准算例设定第49-50页
    4.3 侧向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动力响应的参数分析第50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冲击位置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柱高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纵筋配筋率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混凝土强度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冲击接触面积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轴压比(μ)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冲击质量和冲击速度第65-70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五章 粘钢加固分析第71-101页
    引言第71页
    5.1 粘钢加固方法介绍第71-72页
    5.2 模态分析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ANSYS模态分析的求解流程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ANSYS软件中模态的常用提取方法第73-76页
    5.3 模态分析模型的建立第76-85页
    5.4 粘钢加固柱的动力特性参数分析第85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粘钢厚度(d)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柱高(H)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截面尺寸(b×h)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支承形式第89-90页
    5.5 冲击荷载作用下粘钢加固RC柱的性能分析第90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模型的建立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参数分析第91-100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100-101页
结论与展望第101-104页
参考文献第104-10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8-111页
致谢第111页

论文共11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长春老黏性土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研究
下一篇:长春地区老粘性土桩侧摩阻力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