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9-14页 |
一、LGBT群体概述及内部权利划分 | 第14-19页 |
(一)LGBT群体概述 | 第14-16页 |
1.LGBT群体概念的历史发展 | 第14-15页 |
2.LGBT群体的通说概念 | 第15页 |
3.LGBT群体概念的争议 | 第15-16页 |
(二)LGBT群体权利内部的划分 | 第16-19页 |
1.同性恋群体的权利诉求 | 第16-17页 |
2.双性恋群体权利的诉求 | 第17-18页 |
3.跨性别群体权利的诉求 | 第18-19页 |
二、LGBT群体权利立法保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| 第19-28页 |
(一)LGBT群体权利立法保障的必要性 | 第19-25页 |
1.LGBT群体生存的困境 | 第19-21页 |
2.LGBT群立法保障缺失所引发的问题 | 第21-25页 |
(二)LGBT群体权利立法保障的可行性 | 第25-28页 |
1.LGBT群体权利立法保障的法理依据 | 第25-26页 |
2.LGBT群体权利立法保障的社会基础 | 第26-27页 |
3.LGBT群体权利立法保障的国家基础 | 第27-28页 |
三、其他地区及国家LGBT群体权利立法保障制度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8-31页 |
(一)LGBT群体身份认同的立法保障 | 第28-29页 |
(二)同性结合的立法保障模式 | 第29-31页 |
1.同性婚姻模式 | 第29-30页 |
2.民事结合模式 | 第30页 |
3.注册伴侣模式 | 第30-31页 |
四、LGBT群体权利立法的保障建议 | 第31-38页 |
(一)LGBT群体权利立法保障体系的理念 | 第32-33页 |
1.遵循《宪法》的基本理念 | 第32页 |
2.遵循法律基本原则的理念 | 第32页 |
3.遵循中国特色的理念 | 第32-33页 |
(二)LGBT群体权利立法保障体系的架构 | 第33-37页 |
1.制定有关LGBT群体权利保障的单项法律 | 第33-35页 |
2.完善有关LGBT群体权利保障的法律 | 第35-36页 |
3.设计同性婚姻制度的立法模式 | 第36-37页 |
(三)加强LGBT群体权利的立法保障系统性建议 | 第37-38页 |
1.注重立法的道德与环境培养 | 第37页 |
2.注重LGBT群体权利立法保障的科学性 | 第37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