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“广场舞扰民事件”的新闻框架分析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问题第10页
    1.3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对象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范围第11-12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思路第12-13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创新点第13-14页
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第14-20页
    2.1 框架理论的概述与运用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框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新闻框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新闻传播领域内框架理论的运用第16-17页
    2.2 人口老龄化与大众传媒理论概述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人口老龄化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人口老龄化与大众传媒第17-20页
第3章 “广场舞扰民事件”的新闻框架分析第20-40页
    3.1 “广场舞扰民事件”新闻框架的定量分析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新闻框架的构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. 消息来源分析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关键字分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研究发现第23-27页
    3.2 “广场舞扰民事件”新闻框架的定性分析第27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流行语分析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视觉图像分析第31-37页
    3.3 结论与发现第37-40页
第4章 “广场舞扰民事件”新闻框架的形成机制与影响第40-48页
    4.1 “广场舞扰民事件”新闻框架的形成机制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社会和历史文化环境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国家和政府因素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媒体工作者主观意识因素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媒介组织和机构因素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受众框架因素第44-45页
    4.2 “广场舞扰民事件”新闻框架的影响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告知事件信息,澄清客观事实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勾勒事件形成的原因、影响和解决方案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界定事件主体肩负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设置事件议题,影响议题的舆论走向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引导社会公共意识,规范社会行为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麻醉社会大众,弱化社会行动力第47-48页
第5章 “广场舞扰民事件”报道存在的问题和策略第48-56页
    5.1 “广场舞扰民事件”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忽视了弱势老年群体的话语权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标签化的报道方式,扩大了老年形象负面传播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建构媒介环境,膨化和弯曲了社会现实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新闻标题党化倾向严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内容制作上缺乏平衡性、多样性、严肃性和深度性第51页
    5.2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媒体如何进行事件报道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发挥媒体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,缓解社交冲突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提高媒体回应社会的能力,均衡社会各方群体利益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积极为和谐老龄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呼吁健全民间协调机制,促使社会纠纷解决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加强人文关怀,全面公正地报道老年人,维护老年形象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媒体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的再社会化教育第55-56页
第6章 研究局限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0页
附件第60-64页
致谢第64-66页
科研成果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房地产投资风险评价与防范研究--以NT房地产项目为例
下一篇:基于性别分析的电视亲子节目研究--以《爸爸去哪儿》为个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