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故障诊断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| 第13-14页 |
1.2.1 柴油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概况 | 第13-14页 |
1.2.2 柴油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| 第14页 |
1.3 滑油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状况 | 第14-17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| 第17-20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4.2 章节安排 | 第17-20页 |
第2章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专家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| 第20-32页 |
2.1 专家系统概述 | 第20-21页 |
2.2 专家系统组成 | 第21-27页 |
2.2.1 人机界面 | 第21页 |
2.2.2 知识库 | 第21-24页 |
2.2.3 推理机 | 第24-26页 |
2.2.4 解释机 | 第26-27页 |
2.3 专家系统的构建 | 第27页 |
2.4 故障树分析方法 | 第27-30页 |
2.4.1 基本概念 | 第27-28页 |
2.4.2 故障树分析法的特征 | 第28-29页 |
2.4.3 故障树分析方法的步驟 | 第29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3章 柴油机滑油系统故障分析 | 第32-50页 |
3.1 16VPA6STC柴油机简介 | 第32-33页 |
3.2 柴油机滑油系统结构原理 | 第33-38页 |
3.2.1 滑油系统的组成及其功用 | 第33页 |
3.2.2 滑油送到各摩擦面上去的方式 | 第33页 |
3.2.3 16VPA6STC柴油机滑油走势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2.4 16VPA6STC柴油机滑油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分析 | 第35-38页 |
3.3 滑油故障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3.1 温度异常 | 第39-40页 |
3.3.2 压力异常 | 第40-41页 |
3.3.3 滑油消耗量过大 | 第41页 |
3.3.4 滑油失效 | 第41页 |
3.4 滑油故障树 | 第41-49页 |
3.4.1 滑油故障树的建立 | 第41-43页 |
3.4.2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| 第43-46页 |
3.4.3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| 第46-4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4章 16VPA6STC柴油机滑油系统专家诊断的设计 | 第50-60页 |
4.1 专家系统实现的功能 | 第50页 |
4.2 专家系统的总体架构 | 第50-51页 |
4.2.1 总体架构 | 第50页 |
4.2.2 需求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3 数据库的设计 | 第51-55页 |
4.3.1 故障知识库和诊断规则的提取 | 第51-53页 |
4.3.2 数据表的设计 | 第53-55页 |
4.4 推理机的设计 | 第55-59页 |
4.4.1 搜索策略 | 第55-56页 |
4.4.2 冲突消解策略 | 第56-57页 |
4.4.3 故障诊断过程 | 第57-5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5章 PA6型柴油机信号模拟器的设计 | 第60-68页 |
5.1 总体设计 | 第60-61页 |
5.2 硬件设计 | 第61-63页 |
5.2.1 硬件整体设计 | 第61页 |
5.2.2 核心板设计 | 第61-62页 |
5.2.3 驱动板设计 | 第62-63页 |
5.3 软件设计 | 第63-66页 |
5.3.1 软件整体设计 | 第63页 |
5.3.2 下位机设计 | 第63-65页 |
5.3.3 上位机软件设计 | 第65页 |
5.3.4 性能测试 | 第65-6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6章 半实物仿真平台测试 | 第68-78页 |
6.1 半实物仿真的系统结构 | 第68-69页 |
6.2 采集模块 | 第69-70页 |
6.3 通讯模块与通讯协议 | 第70-73页 |
6.3.1 通讯模块 | 第70-71页 |
6.3.2 通讯协议 | 第71-73页 |
6.4 测试效果 | 第73-76页 |
6.4.1 实物联调 | 第73-74页 |
6.4.2 软件界面 | 第74-76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总结 | 第78页 |
展望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4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