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5页 |
1.1 概述 | 第9页 |
1.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5页 |
1.3.1 流域环境经济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2 环境—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4 环境与经济耦合研究模型 | 第15-23页 |
1.4.1 描述性表征模型 | 第15-17页 |
1.4.2 耦合协调测度模型 | 第17-22页 |
1.4.3 研究方法总结 | 第22-23页 |
1.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1.5.2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第2章 赣江流域概况 | 第25-30页 |
2.1 赣江流域基本情况 | 第25-27页 |
2.2 赣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| 第27-29页 |
2.2.1 人口分布 | 第27-28页 |
2.2.2 赣江流域经济概况 | 第28-29页 |
2.3 赣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概况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赣江流域社会经济与水环境演变情况分析 | 第30-47页 |
3.1 赣江流域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1.1 人口变化 | 第30-31页 |
3.1.2 赣江流域城镇化水平 | 第31页 |
3.2 赣江流域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分析 | 第31-36页 |
3.2.1 经济总量的发展情况分析 | 第31-34页 |
3.2.2 流域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2.3 流域工业演变规律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2.4 流域农业发展特征分析 | 第36页 |
3.3 水环境演变趋势分析 | 第36-45页 |
3.3.1 流域水资源量与用水量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3.2 流域用水强度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3.3 水污染排放特征分析 | 第41-43页 |
3.3.4 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4章 赣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综合分析 | 第47-56页 |
4.1 流域社会经济与水污染负荷相关性分析 | 第47-50页 |
4.1.1 模型解释与指标选择 | 第47页 |
4.1.2 流域产业结构与水污染负荷相关性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1.3 社会发展程度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2 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| 第50-55页 |
4.2.1 指标选择 | 第50-52页 |
4.2.2 流域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EKC曲线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2.3 流域经济增长与水环境EKC曲线分析 | 第53-55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赣江流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| 第56-71页 |
5.1 研究方法 | 第56-58页 |
5.1.1 耦合协调测度模型 | 第56-57页 |
5.1.2 主成分分析方法 | 第57-58页 |
5.1.3 数据处理 | 第58页 |
5.2 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58-59页 |
5.3 结果分析 | 第59-68页 |
5.3.1 数据标准化 | 第59页 |
5.3.2 计算结果 | 第59-64页 |
5.3.3 分析与讨论 | 第64-68页 |
5.4 赣江流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| 第68-6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6.1 结论 | 第71-72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