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导论 | 第9-21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三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0-12页 |
四、理论基础:历史制度主义 | 第12-14页 |
五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8页 |
六、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七、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| 第19-21页 |
第一章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及改革述评 | 第21-37页 |
第一节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历史变迁 | 第21-23页 |
一、酝酿和初步发展阶段(1949‐1957年) | 第21页 |
二、调整和停滞退化阶段(1958‐1977年) | 第21-22页 |
三、恢复和框架形成阶段(1978‐1990年) | 第22页 |
四、改革试点阶段(1991‐现在)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存在问题及原因 | 第23-27页 |
一、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5页 |
二、改革前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| 第25-27页 |
第三节 当前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| 第27-31页 |
一、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动力 | 第27-29页 |
二、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困境 | 第29-31页 |
第四节 当前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述评 | 第31-37页 |
一、当前改革方案概述和评析 | 第31-35页 |
二、深圳市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验借鉴 | 第35-37页 |
第二章 国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借鉴 | 第37-46页 |
第一节 美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践与启示 | 第37-41页 |
一、选择美国为借鉴对象的主要依据 | 第37-39页 |
二、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9-41页 |
第二节 智利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验借鉴 | 第41-43页 |
一、选择智利为借鉴对象的主要原因 | 第41-42页 |
二、经验借鉴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瑞典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3-46页 |
一、选择瑞典为参照对象的缘由 | 第43-44页 |
二、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4-46页 |
第三章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路径设计 | 第46-62页 |
第一节 改革的关键因素——技术路径的选择 | 第46-57页 |
一、两种改革技术路径:名义积累和实帐积累的统账结合 | 第46-48页 |
二、不同技术路径下改革成本‐收益测算模型设计 | 第48-55页 |
三、测算结果与分析 | 第55-57页 |
第二节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配套措施改革路径设计 | 第57-59页 |
一、立法先行 | 第57页 |
二、增强政府财政支撑能力 | 第57-58页 |
三、联动改革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和工资制度 | 第58页 |
四、优化养老基金运行的资本市场环境 | 第58-59页 |
第三节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内改革路径设计 | 第59-62页 |
一、加强公务员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| 第59页 |
二、健全公务员职业年金制度 | 第59-60页 |
三、顺畅公务员养老待遇的转移接续 | 第60页 |
四、施行延长退休政策和弹性退休方案 | 第60-62页 |
研究结论 | 第62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1-72页 |
后记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