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33页 |
1.1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研究背景 | 第13-18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8-30页 |
1.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30-31页 |
1.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31-33页 |
第二章 月球表层温度计算 | 第33-49页 |
2.1 月表热传导方程及参数 | 第34-41页 |
2.2 月表层温度分布 | 第41-46页 |
2.3 月表层温度修正 | 第46-4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三章 基于CE-2微波和红外亮温数据的月球热流反演 | 第49-73页 |
3.1 月球热流及其反演方法 | 第49-50页 |
3.2 CE微波亮温数据和LRO红外亮温数据 | 第50-56页 |
3.3 月球表面微波亮温 | 第56-63页 |
3.4 月球热流反演可行性分析 | 第63-64页 |
3.5 月球热流反演过程 | 第64-67页 |
3.6 月球热流反演结果 | 第67-69页 |
3.7 反演结果分析 | 第69-72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四章 基于放射性元素的月球热流计算 | 第73-88页 |
4.1 月球热流产生源 | 第74-76页 |
4.2 LUNAR PROSPECTOR数据 | 第76-81页 |
4.3 月球热流模型 | 第81-85页 |
4.4 计算结果 | 第85-8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第五章 基于CE-2微波和LRO红外亮温数据的月球次表层月壤密度反演 | 第88-112页 |
5.1 月壤密度 | 第89-91页 |
5.2 CE昼夜微波亮温差与FeO+Ti0_2含量相关性 | 第91-98页 |
5.3 月表微波亮温的两层模型 | 第98-101页 |
5.4 风暴洋地区和雨海地区昼夜微波亮温差的差异分析 | 第101-106页 |
5.5 月球次表层月壤密度反演 | 第106-11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10-112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112-115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112-114页 |
6.2 展望 | 第114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27页 |
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| 第127-128页 |
附录B 缩略词、缩写词 | 第128-129页 |
附录C 符号列表(主要字母、符号及其含义) | 第129-130页 |
附录D 计算程序说明 | 第130-1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