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37页 |
1.1 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简介 | 第15-16页 |
1.2 海洋立管概述 | 第16-23页 |
1.2.1 海洋立管简介 | 第16-18页 |
1.2.2 海洋立管相关研究 | 第18-23页 |
1.3 本文研究工作背景 | 第23-24页 |
1.4 本文研究工作介绍 | 第24-34页 |
1.4.1 自由立管重入井 | 第25-29页 |
1.4.2 重入井运动策略优化 | 第29-32页 |
1.4.3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| 第32-34页 |
1.5 全文组织结构 | 第34-35页 |
1.6 本文研究创新点 | 第35-37页 |
第二章 海洋自由立管水动力学模型 | 第37-62页 |
2.1 海洋自由立管水动力学模型建立 | 第37-48页 |
2.1.1 立管动力学模型坐标转换 | 第38-40页 |
2.1.2 立管动力学模型建立 | 第40-47页 |
2.1.3 边界条件 | 第47-48页 |
2.2 立管动力学模型数值计算 | 第48-58页 |
2.2.1 有限差分法 | 第49页 |
2.2.2 Keller Box 方法 | 第49-52页 |
2.2.3 差分格式下的边界条件 | 第52-53页 |
2.2.4 非线性方程组数值求解 | 第53-58页 |
2.3 立管型态和节点坐标计算 | 第58-59页 |
2.4 数值仿真程序流程 | 第59-6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三章 自由立管动力学响应仿真计算 | 第62-79页 |
3.1 水动力学模型验证方法 | 第62-63页 |
3.2 HONG YONGPYO 模型立管实验简介 | 第63-67页 |
3.3 HONG YONGPYO 模型立管实验主要流程 | 第67-68页 |
3.4 连续体立管水动力学模型数值仿真结果验证 | 第68-77页 |
3.4.1 立管顶端正弦往复运动的结果对比 | 第69-7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第四章 自由立管模拟实验平台 | 第79-110页 |
4.1 自由立管模拟实验目的和基本实验方法 | 第79-80页 |
4.2 自由立管模拟实验平台设计思路 | 第80-82页 |
4.3 自由立管模拟实验系统组成 | 第82-98页 |
4.3.1 运动生成机构 | 第82-87页 |
4.3.2 模型立管 | 第87-92页 |
4.3.3 水下观测系统 | 第92-94页 |
4.3.4 图像处理系统 | 第94-98页 |
4.4 自由立管重入井模拟实验 | 第98-109页 |
4.4.1 模拟实验步骤 | 第98-101页 |
4.4.2 预设模型立管平移运动 | 第101-102页 |
4.4.3 数值分析与实验结果比较 | 第102-10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109-110页 |
第五章 蚁群优化算法改进 | 第110-138页 |
5.1 基本蚁群算法模型 | 第110-115页 |
5.1.1 蚁群算法基本原理 | 第110-111页 |
5.1.2 基本蚁群算法数学模型 | 第111-114页 |
5.1.3 基本蚁群算法实现流程 | 第114-115页 |
5.2 改进蚁群算法意义和目的 | 第115-117页 |
5.3 立管顶端运动离散化处理 | 第117-122页 |
5.3.1 针对等路径段加速度的离散化处理 | 第117-119页 |
5.3.2 针对等时间段加速度的离散化处理 | 第119-122页 |
5.4 蚁群优化算法改进 | 第122-137页 |
5.4.1 针对等路径段加速度的蚁群优化算法改进 | 第122-130页 |
5.4.2 针对等时间段加速度的蚁群优化算法改进 | 第130-13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37-138页 |
第六章 自由立管运动策略优化及验证 | 第138-164页 |
6.1 改进型蚁群优化算法的应用 | 第138-156页 |
6.1.1 针对等路径段加速度优化的改进型蚁群算法应用 | 第138-147页 |
6.1.2 针对等时间段内加速度优化的改进型蚁群算法应用 | 第147-156页 |
6.2 两种不同改进型蚁群优化算法的比较 | 第156-158页 |
6.3 针对等时间段加速度优化的改进型蚁群算法实验验证 | 第158-163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63-164页 |
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164-168页 |
7.1 研究总结 | 第164-166页 |
7.1.1 深海自由立管水动力学模型研究 | 第164-165页 |
7.1.2 自由立管重入井优化研究 | 第165-166页 |
7.1.3 本文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| 第166页 |
7.2 未来展望 | 第166-1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8-18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183-18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发明专利成果 | 第184-18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85-186页 |
致谢 | 第186-1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