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9页 |
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1 绪论 | 第21-4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| 第21-25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21-25页 |
1.1.2 问题提出 | 第25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25-28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25-26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26-28页 |
1.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| 第28-34页 |
1.3.1 研究对象 | 第28-29页 |
1.3.2 概念界定 | 第29-34页 |
1.4 研究思路 | 第34-36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36-37页 |
1.6 论文结构 | 第37-39页 |
1.7 可能创新与不足 | 第39-43页 |
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43-51页 |
2.1 理论基础 | 第43-46页 |
2.1.1 需求与供给理论 | 第43-44页 |
2.1.2 农户行为理论 | 第44-45页 |
2.1.3 资源基础理论 | 第45-46页 |
2.2 文献综述 | 第46-51页 |
2.2.1 关于合作社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研究 | 第46-47页 |
2.2.2 关于合作社服务功能目标的研究 | 第47页 |
2.2.3 关于合作社服务功能发展的研究 | 第47-49页 |
2.2.4 简要评述 | 第49-51页 |
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及其实现逻辑 | 第51-83页 |
3.1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内涵 | 第51-54页 |
3.2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存在的合理性 | 第54-67页 |
3.2.1 合作社服务功能的现实必要性 | 第54-57页 |
3.2.2 合作社服务功能的技术可能性 | 第57-58页 |
3.2.3 合作社服务功能的经济合理性 | 第58-65页 |
3.2.4 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制度特殊性 | 第65-67页 |
3.2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成员需求与供给 | 第67-76页 |
3.2.1 合作社服务需求的内涵、特点及影响因素 | 第67-70页 |
3.2.2 合作社服务供给的内涵、特点及影响因素 | 第70-76页 |
3.3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实现与演进 | 第76-81页 |
3.3.1 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实现状态 | 第76-78页 |
3.3.2 合作社服务功能的演进逻辑 | 第78-8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4 调查设计与数据说明 | 第83-97页 |
4.1 调查设计 | 第83-91页 |
4.1.1 调查对象 | 第84页 |
4.1.2 抽样原则 | 第84-85页 |
4.1.3 调查区域 | 第85-90页 |
4.1.4 问卷内容 | 第90-91页 |
4.2 数据说明 | 第91-96页 |
4.2.1 数据收集 | 第91-92页 |
4.2.2 数据简介 | 第92-93页 |
4.2.3 样本简单描述 | 第93-96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96-97页 |
5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| 第97-121页 |
5.1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需求的现况 | 第97-107页 |
5.1.1 样本合作社成员的基本情况 | 第97-105页 |
5.1.2 样本合作社成员对服务的需求现况 | 第105-107页 |
5.2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07-117页 |
5.2.1 实证框架 | 第107-109页 |
5.2.2 模型选择 | 第109-110页 |
5.2.3 变量说明与描述 | 第110-113页 |
5.2.4 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113-117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117-121页 |
6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| 第121-139页 |
6.1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供给的现况 | 第121-125页 |
6.1.1 合作社服务供给的总体情况 | 第121-122页 |
6.1.2 合作社服务供给的分产业情况 | 第122-125页 |
6.2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25-136页 |
6.2.1 实证框架 | 第125-126页 |
6.2.2 模型选择 | 第126-127页 |
6.2.3 变量说明与描述 | 第127-131页 |
6.2.4 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131-136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136-139页 |
7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实现及成员福利 | 第139-159页 |
7.1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实现程度 | 第139-149页 |
7.1.1 合作社服务功能实现程度的现况 | 第139-143页 |
7.1.2 合作社服务功能对成员的福利改善 | 第143-149页 |
7.2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实现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49-157页 |
7.2.1 实证框架 | 第149-150页 |
7.2.2 模型选择 | 第150页 |
7.2.3 变量说明与描述 | 第150-153页 |
7.2.4 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153-157页 |
7.4 本章小结 | 第157-159页 |
8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演进及其驱动因素 | 第159-173页 |
8.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 | 第159-163页 |
8.1.1 案例选择 | 第159-160页 |
8.1.2 案例数据收集 | 第160-162页 |
8.1.3 案例数据分析方法 | 第162-163页 |
8.2 案例研究分析 | 第163-169页 |
8.2.1 单案例信息描述 | 第163-166页 |
8.2.2 跨案例数据信息数据总结讨论 | 第166-169页 |
8.3 案例研究结果 | 第169-171页 |
8.4 本章小结 | 第171-173页 |
9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| 第173-177页 |
9.1 研究结论 | 第173-174页 |
9.2 政策启示 | 第174-1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7-193页 |
附录 | 第193-223页 |
附录1 近十年中央文件关于发展合作社及其服务功能的指导意见 | 第193-196页 |
附录2 调查问卷(社长问卷) | 第196-206页 |
附录3 调查问卷(成员问卷) | 第206-213页 |
附件4 访谈提纲(社长) | 第213-217页 |
附录5 访谈提纲(成员) | 第217-220页 |
附录6 访谈提纲(非成员) | 第220-223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| 第22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