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文物考古论文--遗址论文

唐长安城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1 绪论第10-24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提出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解读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作为唐长安城研究的重要补充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作为小雁塔丝路申遗工作的重要补充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安仁坊坊墙及朱雀大街遗存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第14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理论研究现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城市遗址保护的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研究现状第15-21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1.5 研究框架第23-24页
2 唐长安城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历史研究第24-46页
    2.1 概述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市发展及变迁中的安仁坊区域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唐长安城的里坊制度第26-27页
    2.2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文献研究第27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历史古籍相关文献研究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有关图示的摘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近现代文献研究第32-35页
    2.3 安仁坊相关历史的分析研究第35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安仁坊坊内建筑及布局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荐福寺的历史变迁第41-44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44-46页
3 唐长安城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考古现状与价值评估第46-72页
    3.1 安仁坊及相关城市道路考古现状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安仁坊的考古现状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安仁坊相关城市街道考古现状第48-51页
    3.2 安仁坊相关其他遗址、遗存的考古现状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荐福寺遗址考古现状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小雁塔北道路遗迹考古现状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小雁塔东院考古现状第52-54页
    3.3 安仁坊坊墙及朱雀大街遗存的考古现状及问题第54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考古发掘现状第54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考古发掘成果与历史文献的比较研究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遗址本体的现状问题第65-67页
    3.4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平面推测第67-69页
    3.5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价值评估第69-70页
    3.6 小结第70-72页
4 安仁坊遗址区的环境现状与评估第72-108页
    4.1 安仁坊遗址区的城市现状研究第72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道路交通状况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土地使用强度现状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建筑现状第76-78页
    4.2 安仁坊坊墙及朱雀大街遗存的建设原状及叠压分析第78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原有建筑与环境调查第79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建筑及环境叠压分析第85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建筑及环境叠压评估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潜在遗存资源评价第92-93页
    4.3 安仁坊遗址区内已知的遗址、遗存及其评价第93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唐代遗存现状评价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明清遗存现状评价第96-97页
    4.4 安仁坊遗址区的叠压现状与发掘潜力评估第97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叠压现状与发掘潜力分析第97-10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综合评价第103-106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106-108页
5 小雁塔历史区保护现状研究及评价第108-142页
    5.1 小雁塔历史区现状第108-110页
    5.2 相关保护规划及法律基础第110-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小雁塔的保护范围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《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》第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《唐长安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小雁塔分册》第111-119页
    5.3 小雁塔历史区的保护现状第119-12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本体保护现状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环境保护现状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游览及展示现状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保护工程实施现状第122-123页
    5.4 小雁塔历史区的场所特征研究第123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Mapping place identity 的方法步骤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小雁塔历史区场所特征研究第125-137页
    5.5 小雁塔历史区的现状评价第137-14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现状问题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发展潜力分析第138-140页
    5.6 小结第140-142页
6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保护与展示面临的问题、机遇与挑战第142-154页
    6.1 朱雀大街及相关城市道路遗址的保护与展示面临的的问题、机遇和挑战第142-145页
    6.2 安仁坊的保护与展示面临的的问题、机遇和挑战第145-146页
    6.3 小雁塔历史区保护面临的的问题、机遇和挑战第146-150页
    6.4 安仁坊坊墙及朱雀大街遗存的保护与展示面临的的问题、机遇和挑战第150-152页
    6.5 小结第152-154页
7 唐长安城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保护研究第154-172页
    7.1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与荐福寺遗址的概念界定与分布情况第154-156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安仁坊及相关已知遗址、遗存的分布第155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荐福寺遗址的遗存分布第155-156页
    7.2 遗址保护的理论基础第156-158页
    7.3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保护研究第158-164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保护原则第158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保护策略研究第158-16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保护内容及措施第160-164页
    7.4 小雁塔历史区相关遗产的保护研究第164-167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保护原则第164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保护内容及措施第164-167页
    7.5 安仁坊坊墙及朱雀大街遗存的保护研究第167-170页
        7.5.1 保护原则第167页
        7.5.2 保护措施第167-170页
    7.6 小结第170-172页
8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展示研究第172-188页
    8.1 遗址展示的理论基础第172-173页
    8.2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展示研究第173-179页
        8.2.1 安仁坊及相关遗址展示的原则第173-174页
        8.2.2 遗址展示的内容第174-176页
        8.2.3 遗址展示的方法第176页
        8.2.4 遗址展示内容第176-179页
    8.3 小雁塔历史区相关遗产的展示研究第179-180页
        8.3.1 小雁塔历史区相关文化遗产的展示原则第179页
        8.3.2 小雁塔历史区相关文化遗产的展示措施第179-180页
    8.4 安仁坊坊墙及朱雀大街遗存的展示研究第180-187页
        8.4.1 展示原则第180-183页
        8.4.2 遗址展示的具体措施第183-187页
    8.5 小结第187-188页
9 安仁坊坊墙及朱雀大街遗存的保护与展示工程设计第188-202页
    9.1 法律基础第188-189页
    9.2 保护工程设计原则与目标第189-190页
        9.2.1 设计原则第189页
        9.2.2 设计目标第189-190页
    9.3 保护与展示设计意向第190-191页
        9.3.1 遗址本体的保护与展示意向第190页
        9.3.2 展示厅功能与空间组织意向第190页
        9.3.3 遗址环境保护与展示意向第190-191页
    9.4 保护展示厅的设计思路第191-192页
        9.4.1 设计思路第191页
        9.4.2 设计概念第191-192页
    9.5 总平面设计第192-194页
        9.5.1 设计意向第192-193页
        9.5.2 总平面设计第193-194页
    9.6 建筑设计第194-201页
        9.6.1 设计意向及生成第194-195页
        9.6.2 建筑平面设计第195-197页
        9.6.3 建筑剖面设计第197页
        9.6.4 建筑立面设计第197-201页
        9.6.5 室内空间意向第201页
    9.7 小结第201-202页
10 结论第202-204页
    10.1 价值及定位第202页
    10.2 保护与展示的问题第202-203页
    10.3 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第203-204页
致谢第204-206页
参考文献第206-210页
图表目录第210-218页
附录一 西安博物院场所特征问卷调查表第218-222页
附录二 西安博物院场所特征调查问卷结果统计第222-224页
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224页

论文共22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创维教育培训机构连锁化经营商业计划书
下一篇: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