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内燃机论文--柴油机论文--检修与维护论文

基于振动和润滑油分析的柴油机故障诊断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字母注释表第12-13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0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和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柴油机故障诊断常用方法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基于振动分析的柴油机故障诊断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基于润滑油分析的柴油机故障诊断第18-19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19-20页
第二章 柴油机振动信号特征提取技术第20-26页
    2.1 柴油机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第20页
    2.2 EMD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EMD技术的应用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EMD分解方法的基本原理第20-21页
    2.3 AR模型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AR模型的应用简介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AR模型的原理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AR模型的模型结构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AR模型的模型定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基于EMD和AR模型的特征提取方法第23页
    2.4 模糊熵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模糊熵应用简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模糊熵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模糊熵的基本定义第24-2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三章 柴油机故障诊断模式识别技术第26-31页
    3.1 支持向量机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支持向量机的应用简介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支持向量机的原理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支持向量机的最优分类面第26-28页
    3.2 支持向量机的多分类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支持向量机的多分类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支持向量机的“一对多”分类算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支持向量机的“一对一”分类算法第29页
    3.3 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遗传算法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遗传算法优化SVM参数的步骤第29-3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四章 基于振动分析的柴油机故障诊断第31-47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1页
    4.2 车载发动机实验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设备选型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方案实施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振动信号时域位移波形图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基于时域位移波形的故障诊断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基于时域振动加速度波形的故障诊断第35-36页
    4.3 柴油机气门故障台架实验第36-38页
    4.4 柴油机故障特征提取第38-43页
    4.5 柴油机故障模式识别第43-46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五章 润滑油分析法在柴油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第47-53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47页
    5.2 内燃机润滑油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内燃机润滑油定义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内燃机润滑油的组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内燃机润滑油的作用第48页
    5.3 红外光谱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红外光谱的发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红外光谱技术的工作原理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红外光谱的技术特点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红外光谱在柴油机油液分析中的应用第50-51页
    5.4 介电常数常数在柴油机油液分析中的应用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介电常数定义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介电常数原理及应用第51-52页
    5.5 铁含量在柴油机故障诊断的应用第52页
    5.6 润滑油的使用管理在油液分析中的应用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油品添加管理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油品使用时间管理第52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六章 基于润滑油分析法的柴油机故障诊断第53-61页
    6.1 实验简介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实验油品及实验车辆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实验内容和目的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机油更换参考控制指标第53-54页
    6.2 实验结果分析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实验结果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结果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6.3 柴油和防冻液混入润滑油的模拟实验第58-60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1-62页
    7.1 本文总结第61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6页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6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运行中变压器常见故障诊断试验
下一篇:柴油机余热回收温差发电—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变工况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