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1.1 前言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不锈钢复合板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1.3 不锈钢复合板的主要生产工艺 | 第15-19页 |
1.3.1 轧制复合法 | 第15-18页 |
1.3.2 爆炸复合法 | 第18-19页 |
1.3.3 爆炸焊接+热轧法 | 第19页 |
1.3.4 浇铸复合法 | 第19页 |
1.4 不锈钢复合板的界面结合机理 | 第19-22页 |
1.4.1 金属复合板界面的微观结构 | 第20页 |
1.4.2 复合界面的结合机制 | 第20-22页 |
1.5 研究意义和内容 | 第22-25页 |
1.5.1 研究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5-31页 |
2.1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25页 |
2.1.2 实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1.3 实验设备 | 第26页 |
2.2 实验流程 | 第26-28页 |
2.2.1 表面处理 | 第27页 |
2.2.2 真空焊接 | 第27-28页 |
2.2.3 热轧复合 | 第28页 |
2.2.4 热处理 | 第28页 |
2.3 组织形貌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4 力学性能测试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的组织性能分析 | 第31-53页 |
3.1 复合界面的组织分析 | 第31-40页 |
3.1.1 界面的金相组织 | 第31-33页 |
3.1.2 界面的SEM组织 | 第33-34页 |
3.1.3 复合区的TEM组织 | 第34-36页 |
3.1.4 复合界面的硬度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1.5 界面组织的形成机理 | 第37-40页 |
3.1.6 界面微观组织的作用影响 | 第40页 |
3.2 复合界面的夹杂物分析 | 第40-45页 |
3.2.1 界面夹杂物 | 第40-42页 |
3.2.2 夹杂物的生成机理 | 第42-45页 |
3.3 复合界面的元素扩散 | 第45-50页 |
3.3.1 界面元素扩散现象 | 第45-48页 |
3.3.2 Cr、Ni元素扩散机理 | 第48-49页 |
3.3.3 C元素扩散的作用机理 | 第49-50页 |
3.4 复合板的力学性能 | 第50-5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4章 压下率对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性能的影响 | 第53-63页 |
4.1 微观组织的对比分析 | 第53-55页 |
4.2 不锈钢侧晶间腐蚀问题 | 第55-58页 |
4.2.1 晶间腐蚀的特征及产生条件 | 第56-57页 |
4.2.2 晶间腐蚀机理 | 第57页 |
4.2.3 影响晶间腐蚀的因素 | 第57-58页 |
4.3 界面硬度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4 界面元素扩散的分析 | 第59-60页 |
4.5 力学性能对比 | 第60-61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5章 热处理工艺对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性能的影响 | 第63-75页 |
5.1 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| 第63页 |
5.2 微观组织分析 | 第63-69页 |
5.2.1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界面金相组织 | 第63-68页 |
5.2.2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界面扫描组织 | 第68-69页 |
5.3 界面元素的扩散现象 | 第69-71页 |
5.4 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| 第71-7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