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4页 |
| ·矫直机技术概况简介 | 第10-11页 |
| ·中厚板矫直机国内外发展情况简介 | 第11-14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| ·电液伺服系统仿真技术 | 第14-18页 |
| ·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概述 | 第14-16页 |
| ·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液压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| 第16-17页 |
| ·液压仿真的关键问题 | 第17-18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全液压矫直机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 | 第20-28页 |
| ·矫直原理和参数计算 | 第20-21页 |
| ·全液压矫直机的矫直原理和方案 | 第20页 |
| ·全液压矫直机液压系统模型概述 | 第20-21页 |
| ·全液压矫直机的机构组成 | 第21-22页 |
| ·全液压矫直机的控制系统组成 | 第22-27页 |
| ·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和控制对象 | 第22-23页 |
| ·液压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备 | 第23-24页 |
| ·电气控制系统设备 | 第24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三章 中厚板全液压矫直机液压压下系统的设计 | 第28-44页 |
| ·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| 第28-33页 |
| ·液体流动的质量守恒定律 | 第28-29页 |
| ·液体流动的能量守恒定律(伯努力方程) | 第29-30页 |
| ·流动液体压力损失计算 | 第30-33页 |
| ·液压系统的部分设计 | 第33-36页 |
| ·拟定控制方案 | 第33-36页 |
| ·液压管道及蓄能器的选型设计 | 第36-42页 |
| ·一般要求 | 第36-37页 |
| ·油管管径的设计 | 第37-38页 |
| ·管路压力波动和压力损失的设计和验证 | 第38-41页 |
| ·管路的安装 | 第41-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| 第四章 矫直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| 第44-54页 |
| ·矫直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方程 | 第45-48页 |
| ·建立伺服阀的线性流量方程 | 第45-46页 |
| ·建立伺服缸的流量连续方程 | 第46-47页 |
| ·液压缸和负载的力平衡方程 | 第47页 |
| ·阀控液压缸的传递函数 | 第47-48页 |
| ·确定位置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各个参数数值 | 第48-51页 |
| ·仿真实验 | 第51-5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| 第五章 基于AMEsim软件对矫直机液压压下控制系统的仿真 | 第54-66页 |
| ·关于仿真软件AMEsim的特点和用法介绍 | 第54-58页 |
| ·AMEsim简介 | 第54-56页 |
| ·AMEsim的模型库 | 第56页 |
| ·AMEsim软件的使用方法 | 第56-58页 |
| ·应用AMEsim对矫直机液压压下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| 第58-62页 |
| ·创建所需元件 | 第58-59页 |
| ·建立系统模型 | 第59-61页 |
| ·查看仿真结果 | 第61-62页 |
| ·管道模型和蓄能器模型对系统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| ·矫直机液压压下系统中两缸同步仿真 | 第64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第六章 遗传算法在矫直机液压系统优化中的运用 | 第66-76页 |
| ·液压系统优化内容 | 第66-67页 |
| ·遗传算法过程及流程图 | 第67-68页 |
| ·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| 第68-71页 |
| ·操作过程 | 第68-69页 |
| ·遗传参数设定 | 第69-71页 |
| ·矫直机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控制参数优化 | 第71-73页 |
| ·实验验证 | 第73-7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| 第七章 总结 | 第76-7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 | 第82-84页 |
| 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