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隆庄煤矿用电监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5页 |
1.1 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 | 第13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5 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相关知识介绍 | 第15-18页 |
2.1 项目背景知识介绍 | 第15页 |
2.2 系统工作原理 | 第15页 |
2.3 硬件平台 | 第15-17页 |
2.3.1 智能仪表 | 第16页 |
2.3.2 数据采集 | 第16-17页 |
2.3.3 INSQL数据传输 | 第17页 |
2.3.4 数据处理与存储 | 第17页 |
2.3.5 WEB应用服务器 | 第1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| 第18-23页 |
3.1 需求分析 | 第18页 |
3.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| 第18-19页 |
3.3 建立标准体系的需求 | 第19-21页 |
3.3.1 建立完善的用电计量体系 | 第19-20页 |
3.3.2 建立完善的用电监控体系 | 第20页 |
3.3.3 建立完善的用电统计分析体系 | 第20-21页 |
3.4 主要生产系统改造需求 | 第21-2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| 第23-67页 |
4.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| 第23-25页 |
4.2 采用的研究、实验方法 | 第25页 |
4.3 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4.4 用电监管系统设计 | 第26-28页 |
4.5 功能设计 | 第28-30页 |
4.6 WEB应用系统 | 第30-36页 |
4.6.1 主要生产系统用电分析 | 第30页 |
4.6.2 用电计量管理研究 | 第30-31页 |
4.6.3 设备实时监控设计 | 第31-34页 |
4.6.4 系统配置管理设计 | 第34-35页 |
4.6.5 系统权限管理设计 | 第35-36页 |
4.7 统计任务管理设计 | 第36-40页 |
4.7.1 统计任务调度 | 第36-38页 |
4.7.2 系统统计功能设计 | 第38-39页 |
4.7.3 主要生产系统统计设计 | 第39-40页 |
4.7.4 技术指标和参数 | 第40页 |
4.8 工业数据服务接 | 第40-42页 |
4.8.1 INSQL服务接 | 第40-42页 |
4.8.2 数据传输服务 | 第42页 |
4.9 应用环境及硬件配置 | 第42页 |
4.10 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| 第42-43页 |
4.10.1 系统安全 | 第42页 |
4.10.2 数据安全 | 第42-43页 |
4.11系统数据采集 | 第43-48页 |
4.11.1 皮带系统数据采集 | 第43-44页 |
4.11.2 主副井提升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| 第44页 |
4.11.3 压风机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| 第44-45页 |
4.11.4 通风机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| 第45-46页 |
4.11.5 排水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| 第46页 |
4.11.6 选煤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| 第46-47页 |
4.11.7 选煤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| 第47页 |
4.11.8 采掘工作面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| 第47-48页 |
4.12 数据采集改造内容 | 第48-49页 |
4.13 用电监管系统软件实现 | 第49-66页 |
4.13.1 实时监控界面的开发 | 第49-53页 |
4.13.2 用电监管系统权限管理模块开发 | 第53-56页 |
4.13.3 WEB数据查询统计分析 | 第56-62页 |
4.13.4 用电监管系统系统配置的实现 | 第62-63页 |
4.13.5 多种综合查询和分析的开发 | 第63-64页 |
4.13.6 用电报表分析和导出的完成 | 第64-66页 |
4.13.7 完善信息发布功能 | 第66页 |
4.1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系统测试 | 第67-74页 |
5.1 硬件测试 | 第67-71页 |
5.1.1 计量装置校对 | 第67页 |
5.1.2 计量设备数据传输测试 | 第67-71页 |
5.1.3 测试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案 | 第71页 |
5.1.4 硬件测试总结 | 第71页 |
5.2 软件测试 | 第71-73页 |
5.2.1 软件测试工具 | 第71-72页 |
5.2.2 功能和连接测试 | 第72-73页 |
5.2.3 测试结果与解决方案 | 第73页 |
5.2.4 系统运行测试 | 第73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论文的研究工作与结论 | 第74-75页 |
6.2 前景展望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