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ArcGIS的电子沙盘生成方法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| ·引言 | 第11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| ·电子沙盘子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| 第13页 |
| ·电子沙盘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章 系统开发平台介绍 | 第17-27页 |
| ·国内外流行的三维GIS平台 | 第17-19页 |
| ·国外三维GIS平台 | 第17-18页 |
| ·国内三维GIS平台 | 第18-19页 |
| ·ArcGIS软件体系 | 第19-24页 |
| ·ArcGIS Engine | 第20-21页 |
| ·ArcGIS Engine包含的内容 | 第21-23页 |
| ·Geodatabase与ArcSDE | 第23-24页 |
| ·基于COM的组件开发技术 | 第24-25页 |
| ·组件技术及特点 | 第24页 |
| ·COM技术简介 | 第24-25页 |
| ·组件式GIS开发 | 第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|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| 第27-31页 |
| ·需求分析 | 第27页 |
| ·系统开发原则 | 第27-28页 |
| ·总体框架设计及实现流程 | 第28-30页 |
| ·总体框架设计 | 第28-29页 |
| ·实现流程设计 | 第29-3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四章 电子沙盘中三维地理数据的处理与组织 | 第31-47页 |
| ·数据准备 | 第31-42页 |
| ·地形数据类型及相关理论 | 第31-35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35-42页 |
| ·数据存储与组织 | 第42-46页 |
| ·数据存储 | 第43页 |
| ·数据组织 | 第43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五章 电子沙盘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7-69页 |
| ·开发环境介绍 | 第47-48页 |
| ·电子沙盘的模块设计与主界面 | 第48-49页 |
| ·模块设计 | 第48页 |
| ·电子沙盘主界面 | 第48-49页 |
| ·二维模块实现 | 第49-55页 |
| ·视图控制 | 第50-51页 |
| ·地理坐标定位 | 第51-52页 |
| ·空间数据属性查询 | 第52-53页 |
| ·水利工程查询 | 第53-54页 |
| ·网络通信 | 第54页 |
| ·实物沙盘连接电子沙盘 | 第54-55页 |
| ·三维模块实现 | 第55-65页 |
| ·视图导航与飞行旋转 | 第56页 |
| ·动态加载数据 | 第56-63页 |
| ·多视角查看 | 第63页 |
| ·高程查询 | 第63页 |
| ·动画 | 第63-65页 |
| ·影响电子沙盘子系统性能的因素 | 第65-68页 |
| ·LOD简介 | 第66-67页 |
| ·金字塔模型 | 第67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69-73页 |
| ·取得的成果 | 第69-70页 |
| ·解决的问题 | 第70页 |
| ·需要完善的工作 | 第70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-79页 |
| 附录: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