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

G大学校园网络贷款问题研究--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综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对既有研究的评述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(技术路线图)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标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6页
    1.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可能的创新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存在的不足第17-18页
第二章 G大学校园网络贷款的调查问卷设计方案第18-20页
    2.1 G大学校园网络贷款的调查问卷设计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问卷的问题设计第18-19页
    2.2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第19-20页
第三章 G大学校园网络贷款样本特征描述第20-26页
    3.1 G大学校园网络贷款人口统计特征分析第20页
    3.2 G大学校园网络贷款的态度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3.3 G大学校园网络贷款的行为特征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3.4 G大学学生对校园网络贷款了解程度分析第22-24页
    3.5 基于样本的估算第24-26页
第四章 G大学校园网络贷款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6-37页
    4.1 G大学的校园网络贷款渗透率不低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校园网络贷款渗透率不低的表现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校园网络贷款渗透率不低的消极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渗透率不低的原因第27-28页
    4.2 贷款实际利率过高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校园网络贷款的真实利率水平测算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校园网络贷款实际利率很高的消极效应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校园网络贷款高利率的原因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4.3 存在较严重的风险隐患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风险隐患具体表现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较高风险隐患带来的负面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较高风险隐患形成的原因第35-37页
第五章 规范校园网络贷款发展的对策建议第37-44页
    5.1 控制渗透率高的对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加强学生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引导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严格管控违规校园网络贷款进入校园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加强家校联系第38页
    5.2 控制利率过高,防范高利贷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校企合作,设立统一收费标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学校开展更多借款渠道第39页
    5.3 防范风险隐患的对策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加强学生风险教育,提高学生风险意识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高校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高校建立法律援助中心第42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6页
附录第46-51页
致谢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现金流估值模型的股票估值研究--以新宙邦公司为例
下一篇:IPO注册制下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