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目录 | 第9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2.1 研究的目的 | 第14-15页 |
1.2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20-23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4.2 研究方案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地域文化及文化基因研究概况 | 第23-29页 |
2.1 地域文化概述 | 第23-25页 |
2.1.1 地域文化的概念 | 第23页 |
2.1.2 地域文化的成因 | 第23-24页 |
2.1.3 地域文化的内容 | 第24页 |
2.1.4 地域文化的特征 | 第24-25页 |
2.1.5 湘西地域文化 | 第25页 |
2.2 文化基因概述 | 第25-29页 |
2.2.1 文化基因的概念 | 第25-26页 |
2.2.2 文化基因的特点 | 第26-27页 |
2.2.3 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概念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湘西地域玩偶产品的现状研究 | 第29-55页 |
3.1 玩偶产品概述 | 第29-50页 |
3.1.1 玩偶的概念 | 第29-30页 |
3.1.2 玩偶的分类 | 第30-50页 |
3.1.3 玩偶的用途 | 第50页 |
3.2 湘西现有的玩偶产品 | 第50页 |
3.3 湘西现有玩偶存在的问题 | 第50-52页 |
3.3.1 设计题材不突出缺乏地域特色 | 第50-51页 |
3.3.2 设计理念不突出缺乏品牌意识 | 第51页 |
3.3.3 设计样式陈旧缺乏设计感 | 第51页 |
3.3.4 设计工艺粗糙缺乏质感 | 第51-52页 |
3.4 湘西现有玩偶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| 第52-55页 |
3.4.1 设计目标不明确 | 第52页 |
3.4.2 缺乏对湘西地域文化的深入解读 | 第52-53页 |
3.4.3 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玩偶的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研究 | 第55-69页 |
4.1 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溯源 | 第55-57页 |
4.1.1 以楚文化基因为主流 | 第55-56页 |
4.1.2 以巴文化基因为干流 | 第56-57页 |
4.1.3 以汉文化基因为显流 | 第57页 |
4.2 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特征 | 第57-60页 |
4.2.1 原始性 | 第57-58页 |
4.2.2 神秘性 | 第58-59页 |
4.2.3 纯真性 | 第59页 |
4.2.4 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入性 | 第59-60页 |
4.2.5 独特性 | 第60页 |
4.3 湘西文化基因的提取 | 第60-69页 |
4.3.1 湘西原始文化基因提取 | 第60-63页 |
4.3.2 湘西民俗文化基因提取 | 第63-67页 |
4.3.3 湘西抗战文化基因提取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湘西地域文化基因下的玩偶开发设计研究 | 第69-81页 |
5.1 湘西地域文化基因在玩偶设计中的传承 | 第69-73页 |
5.1.1 基于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玩偶的传承的目的 | 第69-70页 |
5.1.2 基于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玩偶的传承的意义 | 第70-71页 |
5.1.3 基于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玩偶的传承的条件 | 第71-73页 |
5.2 基于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玩偶的创新 | 第73-77页 |
5.2.1 基于湘西文化基因的玩偶的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| 第73-74页 |
5.2.2 基于湘西地域文化基因的玩偶的创新本质 | 第74页 |
5.2.3 基于湘西文化基因的玩偶创新方法 | 第74-77页 |
5.3 基于湘西文化基因的玩偶的开发原则 | 第77-81页 |
5.3.1 原生性原则 | 第77-78页 |
5.3.2 真实性原则 | 第78-79页 |
5.3.3 主体性原则 | 第79-80页 |
5.3.4 系统性原则 | 第80页 |
5.3.5 创新性原则 | 第80-81页 |
第六章 基于湘西地域文化的玩偶设计 | 第81-103页 |
6.1 玩偶的湘西文化题材定位 | 第81-92页 |
6.1.1 原始巫文化基因的融入 | 第81-83页 |
6.1.2 民俗文化基因的融入 | 第83-85页 |
6.1.3 人物服饰造型的融入 | 第85-89页 |
6.1.4 舞蹈的融入 | 第89-90页 |
6.1.5 民间手工艺的融入 | 第90-91页 |
6.1.6 抗战文化基因的融入 | 第91-92页 |
6.2 玩偶的系统化构建 | 第92-97页 |
6.2.1 玩偶系统化设计的概念 | 第93页 |
6.2.2 玩偶的系统模型 | 第93页 |
6.2.3 玩偶系统化设计流程 | 第93-97页 |
6.3 玩偶创新案例赏析 | 第97-103页 |
6.3.1 “情系土家”系列玩偶 | 第97-98页 |
6.3.2 “凤求凰”玩偶设计 | 第98-100页 |
6.3.3 “湘匪”系列玩偶 | 第100-103页 |
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103-105页 |
7.1 结论 | 第103页 |
7.2 展望 | 第103-105页 |
致谢 | 第105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13页 |
附录A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113-114页 |
附录B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、申报专利以及获奖情况 | 第114-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