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冷地区建筑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策略总结与量化分析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3.1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3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| 第12-15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4.2 论文框架 | 第14-15页 |
2 寒冷地区被动节能自然通风概念解析 | 第15-32页 |
2.1 寒冷地区气候及能耗特征 | 第15-17页 |
2.1.1 建筑气候区划 | 第15页 |
2.1.2 建筑热工气候区划 | 第15-17页 |
2.2 自然通风的类型及作用原理 | 第17-18页 |
2.2.1 热压通风 | 第17页 |
2.2.2 风压通风 | 第17-18页 |
2.3 寒冷地区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的定义 | 第18-19页 |
2.4 被动节能自然通风设计的场地策略 | 第19-21页 |
2.5 建筑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策略的分类总结 | 第21-28页 |
2.5.1 按通风的作用原理进行分类 | 第21-26页 |
2.5.2 按通风的目标进行分类 | 第26页 |
2.5.3 按能量腔体类型分类 | 第26-27页 |
2.5.4 分类汇总 | 第27-28页 |
2.6 被动节能自然通风与热舒适 | 第28-29页 |
2.7 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的适用季节 | 第29-31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3 被动节能自然通风数值分析 | 第32-65页 |
3.1 风压驱动型被动节能自然通风 | 第32-44页 |
3.1.1 风压通风对建筑群体布局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3.1.2 风压通风对建筑功能的影响 | 第34-40页 |
3.1.3 捕风窗工况分析 | 第40-44页 |
3.2 热压驱动型被动节能自然通风 | 第44-56页 |
3.2.1 建筑中的通高空间 | 第44-49页 |
3.2.2 太阳能烟囱 | 第49-56页 |
3.3 混合驱动型被动节能自然通风 | 第56-63页 |
3.3.1 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下的中庭通风 | 第56-60页 |
3.3.2 地道送风系统 | 第60-6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4 寒冷地区被动节能自然通风实例分析 | 第65-72页 |
4.1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公寓 | 第65-67页 |
4.1.1 工程概述 | 第65页 |
4.1.2 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策略的运用 | 第65-67页 |
4.2 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 | 第67-68页 |
4.2.1 工程概述 | 第67页 |
4.2.2 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策略的运用 | 第67-68页 |
4.3 郑州职业旅游学院体育馆 | 第68-71页 |
4.3.1 工程概述 | 第68-69页 |
4.3.2 被动节能自然通风工况分析 | 第69-7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结语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6页 |
附录 A 气候区区划指标 | 第76-78页 |
附录 B 图片索引 | 第78-82页 |
附录 C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