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3页 |
1.1 引言 | 第10-11页 |
1.2 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| 第11-17页 |
1.2.1 基本因素分析 | 第11-12页 |
1.2.2 人为因素分析 | 第12-16页 |
1.2.3 数学方法分析 | 第16-17页 |
1.3 国内外矿井通风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3.1 概述 | 第17-18页 |
1.3.2 国外矿井通风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3.3 国内矿井通风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1-23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1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21-23页 |
2 矿井通风网络数学模型分析 | 第23-33页 |
2.1 通风网络的基本术语 | 第23页 |
2.2 风流流动的基本规律 | 第23-25页 |
2.2.1 节点风量平衡定律 | 第23-24页 |
2.2.2 回路风压平衡定律 | 第24-25页 |
2.2.3 矿井空气流动的阻力定律 | 第25页 |
2.3 参数变化对网络风流稳定性的影响 | 第25-28页 |
2.3.1 风阻变化对风流稳定性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2.3.2 回路中风量、风压的变化对风流稳定性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2.3.3 回路中的辅扇、自然风压对风流稳定性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2.4 Hardy-Cross迭代技术分析 | 第28-32页 |
2.4.1 迭代技术 | 第28-29页 |
2.4.2 风量增量值计算公式 | 第29-31页 |
2.4.3 Hardt-cross迭代算法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5 小结 | 第32-33页 |
3 基于Ventsim的矿井通风三维模型的构建 | 第33-48页 |
3.1 Ventsim概述 | 第33-34页 |
3.1.1 Ventsim主要功能 | 第33-34页 |
3.1.2 系统理论 | 第34页 |
3.2 Ventsim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的建立 | 第34-46页 |
3.2.1 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的建立 | 第34-38页 |
3.2.2 数据的建立 | 第38-41页 |
3.2.3 巷道各项数据的输入 | 第41-44页 |
3.2.4 Ventsim系统设置 | 第44-46页 |
3.3 某金属矿三维模型 | 第46-47页 |
3.4 小结 | 第47-48页 |
4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受风阻变化的影响分析 | 第48-70页 |
4.1 某金属矿通风系统简介 | 第48-50页 |
4.2 特征分支选择 | 第50-51页 |
4.2.1 特征分支选择原则 | 第50页 |
4.2.2 特征分支确定 | 第50-51页 |
4.3 通风系统稳定性受主要分支风阻变化的影响分析 | 第51-68页 |
4.3.1 主进风井分支风阻变化对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2-55页 |
4.3.2 回风井分支风阻变化对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5-59页 |
4.3.3 中段进风段分支风阻变化对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4.3.4 工作面分支风阻变化对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| 第61-64页 |
4.3.5 特征分支风阻变化对主通风机全压效率的影响 | 第64-68页 |
4.4 小结 | 第68-70页 |
5 主扇扩散器出口直径对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| 第70-81页 |
5.1 主扇扩散器出口直径对风机效率的影响 | 第70-72页 |
5.2 主扇扩散器出口直径对主进风井分支参数的影响 | 第72-74页 |
5.3 主扇扩散器出口直径对回风井分支参数的影响 | 第74-80页 |
5.4 小结 | 第80-81页 |
6 结论及展望 | 第81-83页 |
6.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| 第81页 |
6.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81-82页 |
6.3 展望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8页 |
附录 | 第88-94页 |
附录1:正常生产时期分支风阻0%变化率时的参数模拟数据 | 第88-91页 |
附录2:主扇扩散器出口直径2.6m时分支参数变化情况 | 第91-9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| 第94-95页 |
致谢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