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前言 | 第9-17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| 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3 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| 1.4 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|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2.1 研究对象 | 第17页 |
| 2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2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17页 |
| 2.2.2 实验法 | 第17页 |
| 2.2.3 问卷调查法 | 第17-18页 |
| 2.2.4 访谈法 | 第18页 |
| 2.2.5 数理统计法 | 第18页 |
| 2.2.6 逻辑分析法 | 第18-19页 |
| 3 发现式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| 第19-24页 |
| 3.1 发现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研究 | 第19-20页 |
| 3.1.1 概念论述 | 第19页 |
| 3.1.2 发现式教学法理论基础 | 第19-20页 |
| 3.2 发现式教学法的内涵、特征分析 | 第20-22页 |
| 3.2.1 发现式教学法的内涵 | 第21页 |
| 3.2.2 发现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| 第21-22页 |
| 3.3 发现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| 第22-24页 |
| 4 发现式教学法在羽毛球选项课中运用的实验研究 | 第24-29页 |
| 4.1 实验对象和实验方法 | 第24页 |
| 4.2 实验内容 | 第24-25页 |
| 4.2.1 教学实验内容和测试内容 | 第24页 |
| 4.2.2 实验中条件的控制 | 第24-25页 |
| 4.3 教学实验设计 | 第25-29页 |
| 4.3.1 发现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教学实施思路 | 第25-26页 |
| 4.3.2 发现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教学实施流程 | 第26-29页 |
| 5 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5页 |
| 5.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各项指标对照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5.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技术成绩的对比与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5.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实践能力应用的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5.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5.5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课堂学习技术后进行羽毛球练习的调查 | 第33页 |
| 5.6 实验班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6 结论与建议 | 第35-37页 |
| 6.1 结论 | 第35页 |
| 6.2 建议 | 第35-3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| 附录 | 第39-43页 |
| 附件1 | 第39-41页 |
| 附件2 | 第41-42页 |
| 附件3 | 第42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-4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