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0 前言 | 第13-14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4-27页 |
1.1 海洋浮游植物概述 | 第14-16页 |
1.1.1 海洋浮游植物 | 第14-15页 |
1.1.2 海洋污染与赤潮现象 | 第15-16页 |
1.2 海洋浮游植物的化学研究 | 第16-20页 |
1.2.1 浮游植物与营养盐间的相互作用 | 第16-18页 |
1.2.2 浮游植物与金属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| 第18-19页 |
1.2.3 浮游植物中金属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| 第19页 |
1.2.4 铜、锌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作用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3 浮游植物的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培养研究 | 第20-21页 |
1.4 浮游植物中元素的测定方法研究 | 第21-22页 |
1.5 黄、东海与胶州湾概况及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| 第22-25页 |
1.5.1 黄、东海概况及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| 第22-24页 |
1.5.2 胶州湾概况及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| 第24-25页 |
1.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| 第25-27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27-34页 |
2.1 设备与试剂 | 第27-28页 |
2.1.1 主要仪器 | 第27页 |
2.1.2 主要试剂 | 第27-28页 |
2.2 浮游植物的采集与预处理 | 第28-29页 |
2.3 浮游植物培养实验 | 第29-30页 |
2.3.1 培养液储备液 | 第29页 |
2.3.2 浮游植物培养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4 金属元素以及相关组分的测定 | 第30-34页 |
2.4.1 藻样全样消解 | 第30-32页 |
2.4.2 金属元素测定 | 第32页 |
2.4.3 藻样叶绿素测定 | 第32-33页 |
2.4.4 有机碳和总氮的测定 | 第33-34页 |
3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中微量雾化器的应用 | 第34-44页 |
3.1 实验部分 | 第34-36页 |
3.1.1 样品及处理方法 | 第34页 |
3.1.2 工作参数及优化方案 | 第34-36页 |
3.2 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3页 |
3.2.1 工作条件优化 | 第36-39页 |
3.2.2 回收率和精密度 | 第39-40页 |
3.2.3 与常量雾化器的对比 | 第40-43页 |
3.3 小结 | 第43-44页 |
4 青岛近海冬末春初网采浮游植物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影响因素 | 第44-63页 |
4.1 青岛近海冬末春初网采浮游植物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 | 第44-52页 |
4.1.1 青岛近海冬末春初温度、盐度、叶绿素 a 和主要浮游植物种类 | 第44-46页 |
4.1.2 青岛近海冬末春初网采浮游植物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| 第46-52页 |
4.2 网采浮游植物中金属元素含量与组成 | 第52-62页 |
4.2.1 网采浮游植物样品中金属元素随样品量的变化 | 第54-55页 |
4.2.2 粘附黏土的影响探讨 | 第55-59页 |
4.2.3 粘附黏土影响与生物成因的贡献的探讨 | 第59-61页 |
4.2.4 金属元素的相对富集 | 第61-62页 |
4.3 小结 | 第62-63页 |
5 浮游植物中金属元素含量对环境中铜、锌水平的响应 | 第63-81页 |
5.1 培养实验中浮游植物的生长情况 | 第63-67页 |
5.1.1 生长曲线 | 第63-64页 |
5.1.2 比生长率 | 第64-65页 |
5.1.3 平行培养实验 | 第65-67页 |
5.2 铜、锌浓度水平改变条件下浮游植物生长特征 | 第67-71页 |
5.2.1 浮游植物的生长曲线和比生长率曲线 | 第68-69页 |
5.2.2 浮游植物干重与叶绿素的关系 | 第69-71页 |
5.3 浮游植物中碳、氮及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 | 第71-79页 |
5.3.1 浮游植物中有机碳和总氮的变化 | 第71-73页 |
5.3.2 浮游植物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 | 第73-77页 |
5.3.3 不同条件下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 | 第77-79页 |
5.3.4 培养实验中浮游植物的元素计量关系 | 第79页 |
5.4 小结 | 第79-81页 |
6 结论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个人简介 | 第91-92页 |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92-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