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面向中学物理的虚拟实验平台的研究基础 | 第14-26页 |
·概念界定 | 第14-16页 |
·虚拟实验 | 第14-15页 |
·虚拟实验室 | 第15页 |
·网络虚拟实验系统 | 第15-16页 |
·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6-21页 |
·国内外虚拟实验系统的发展 | 第16-19页 |
·面向教学的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6页 |
·学习理论 | 第21-24页 |
·系统科学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软件设计理论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虚实结合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| 第26-40页 |
·中学物理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的宏观分析 | 第26-30页 |
·中学物理真实实验教学面临的不足 | 第26-27页 |
·中学物理虚拟实验教学的优势 | 第27-29页 |
·中学物理虚拟实验教学的限制 | 第29-30页 |
·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理论 | 第30-31页 |
·新课标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 | 第31-33页 |
·混合式学习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下的新思考 | 第33-34页 |
·中学物理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的微观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对提高言语信息的作用 | 第34页 |
·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对提高智力技能的作用 | 第34-35页 |
·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对提高动作技能的作用 | 第35-36页 |
·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对提高态度的作用 | 第36页 |
·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对学习者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虚实结合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面向中学物理的虚拟实验平台的结构功能设计 | 第40-67页 |
·平台的设计原则与目标 | 第40-42页 |
·平台的设计原则 | 第40-42页 |
·平台的总体设计目标 | 第42页 |
·平台的需求分析 | 第42-45页 |
·中学物理学科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平台使用对象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平台的总体设计 | 第45-48页 |
·平台的分层体系结构设计 | 第45-47页 |
·平台模块的层次结构 | 第47-48页 |
·平台模块的功能设计 | 第48-62页 |
·系统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| 第48-50页 |
·虚拟实验系统功能设计 | 第50-58页 |
·辅助支持系统功能设计 | 第58-62页 |
·相关技术和开发环境 | 第62-63页 |
·开发环境 | 第62页 |
·相关技术 | 第62-63页 |
·物理学相关算法简介 | 第63-67页 |
·力学引擎——Box2D Physics Engine | 第63-64页 |
·光学算法 | 第64页 |
·波学算法 | 第64-67页 |
第五章 面向中学物理的虚拟实验平台子系统——电学实验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 | 第67-98页 |
·电学实验模块的总体设计思路 | 第67-68页 |
·电路分析和程序的科学计算方法 | 第68-71页 |
·电路的抽象图的表示 | 第68-69页 |
·电路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| 第69-71页 |
·系统分析建模 | 第71-85页 |
·系统静态模型 | 第71-83页 |
·系统动态模型 | 第83-85页 |
·系统核心算法设计与实现 | 第85-98页 |
·节点合并方法的实现 | 第85-87页 |
·不含内阻电压源与含内阻电压源两种节点电压求解方法的实现 | 第87-91页 |
·实时动态现象的实现 | 第91-98页 |
第六章 面向中学物理的虚拟实验平台已实现功能展示 | 第98-117页 |
·虚拟实验系统 | 第98-115页 |
·电学实验模块 | 第98-103页 |
·力学实验模块 | 第103-109页 |
·光学实验模块 | 第109-112页 |
·波学实验模块 | 第112-115页 |
·辅助支持系统 | 第115-117页 |
·在线答疑模块 | 第115-117页 |
第七章 结束语 | 第117-119页 |
·研究总结 | 第117-118页 |
·主要工作 | 第117页 |
·创新点 | 第117-118页 |
·未来工作 | 第118-119页 |
附录 | 第119-132页 |
附录1:矩阵计算 | 第119-123页 |
附录2:合并节点 | 第123-129页 |
附录3:删除节点支路中的冗余信息 | 第129-132页 |
注释 | 第132-1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4-13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6-137页 |
致谢 | 第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