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1.1 石油污染现状 | 第11页 |
1.2 石油污染胁迫土壤的特点与危害 | 第11-12页 |
1.3 石油污染胁迫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1.3.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概述 | 第12-13页 |
1.3.2 石油污染胁迫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 石油污染胁迫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1.4.1 微生物修复法 | 第14-16页 |
1.4.2 植物修复法 | 第16页 |
1.4.3 联合修复法 | 第16-17页 |
1.5 论文设计及其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石油污染胁迫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及微生物区系分析 | 第18-23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1.1 供试材料 | 第18页 |
2.1.2 试验前处理 | 第18-19页 |
2.1.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| 第19页 |
2.1.4 试验方法 | 第19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2.1 微生物区系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2.2 微生物呼吸强度比较 | 第20-21页 |
2.3 结论与讨论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石油污染胁迫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 | 第23-37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4页 |
3.1.1 供试材料 | 第23页 |
3.1.2 试验方法 | 第23-24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35页 |
3.2.1 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值 (AWCD) 的变化特征 | 第24-25页 |
3.2.2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比较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2.3 微生物的不同碳源变化特征 | 第26-30页 |
3.2.4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| 第30-35页 |
3.3 结论与讨论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| 第37-44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7-40页 |
4.1.1 供试材料 | 第37-38页 |
4.1.2 试验方法 | 第38-40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2.1 石油降解菌初筛 | 第40页 |
4.2.2 石油降解菌复筛 | 第40-41页 |
4.2.3 3 株细菌形态及培养特征观察 | 第41-42页 |
4.2.4 生理生化特征观察 | 第42页 |
4.2.5 16S rDNA 序列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3 结论与讨论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4 株石油降解菌 1-23、1-32、2-4、F-1 降解性能研究与降解效果验证 | 第44-59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6页 |
5.1.1 试验材料 | 第44页 |
5.1.2 试验方法 | 第44-46页 |
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7页 |
5.2.1 不同石油烃降解程度 | 第46-47页 |
5.2.2 4 株石油降解菌降解率测定结果 | 第47页 |
5.2.3 4 株石油降解菌降解成分变化 | 第47-55页 |
5.2.4 4 株石油降解菌生物表面活性物质提取及 TLC 定性分析 | 第55页 |
5.2.5 菌株降解效果验证 | 第55-57页 |
5.3 结论与讨论 | 第57-59页 |
第六章 总结 | 第59-62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59-60页 |
6.1.1 石油污染胁迫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| 第59页 |
6.1.2 石油降解菌筛选及鉴定 | 第59-60页 |
6.1.3 4 株石油降解菌降解性能研究及降解效果验证 | 第60页 |
6.2 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60页 |
6.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