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芦苇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影响研究

附件第5-6页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目录第11-14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31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洱海流域概述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洱海流域水污染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洱海流域污染源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2 人工湿地在低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6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人工湿地概述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人工湿地脱氮机理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基质吸附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水存在的问题第22-23页
    1.3 植物对微生物脱氮的影响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植物根系对微生物的作用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第24-26页
    1.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PCR 技术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DGGE 技术第27-28页
    1.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8页
    1.6 研究内容第28-30页
    1.7 技术路线第30-31页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1-41页
    2.1 水质分析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2.2 试剂及仪器第32-34页
    2.3 基质硝化强度/反硝化强度测定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培养基配制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硝化强度/反硝化强度测定第34-35页
    2.4 反硝化细菌数量测定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培养基配制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反硝化细菌计数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 2.5 分子生物学分析检测方法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基质中总 DNA 的提取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PCR 扩增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DGGE 分析第38页
    2.6 芦苇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 HPLC 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芦苇根系分泌物的收集与浓缩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芦苇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 HPLC 分析条件第39-41页
第三章 不同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性能第41-50页
    3.1. 材料与方法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验装置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验进水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湿地运行及采样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3.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湿地对氮素、磷的去除效果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湿地上层脱氮效果及环境因素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第四章 芦苇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50-55页
    4.1 amoA 基因组 DNA 片段的 PCR 扩增第50-51页
    4.2 细菌群落 DGGE 图谱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4.3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、相似性指数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五章 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的现场处理效果第55-62页
    5.1. 材料与方法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试验装置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湿地运行及采样第56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分析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湿地对氮素、磷、COD_(Mn)的去除效果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装置基质硝化强度/反硝化强度分析第61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六章 芦苇根系分泌物的初步研究第62-72页
    6.1 材料与方法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芦苇根系分泌物对反硝化菌影响的试验设计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芦苇根系分泌物对硝化强度(反硝化强度)影响的试验设计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反硝化菌对芦苇根系分泌物有机酸进行利用的试验设计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芦苇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对反硝化菌影响的试验设计第63-64页
    6.2 实验结果第64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芦苇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 HPLC 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芦苇根系分泌物对反硝化菌的影响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芦苇根系分泌物对基质硝化强度、反硝化强度的影响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有机酸对反硝化菌的影响第68-71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71-72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2-74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72-73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73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80页
致谢第80-8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压力容器气体微泄漏超声检测技术研究
下一篇:上海市交通微环境下CO及PM2.5暴露浓度时空分析与评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