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16页 |
一、 选题的背景和价值 | 第8-11页 |
二、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三、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网络问政的概念界定及传播要素 | 第16-22页 |
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| 第16-18页 |
一、 网络问政 | 第16-17页 |
二、 网络互动 | 第17页 |
三、 网络政治参与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网络问政的传播要素 | 第18-22页 |
一、 政府 | 第18-19页 |
二、 网民 | 第19-21页 |
三、 网络媒体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我国网络问政发展概况 | 第22-28页 |
第一节 网络问政的萌芽阶段(2003 年-2005 年)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网络问政的兴起阶段(2006 年-2007 年)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网络问政的活跃阶段(2008 至今) | 第24-28页 |
第三章 网络问政的模式分析 | 第28-50页 |
第一节 直接会面或网络访谈模式 | 第28-29页 |
一、 直接会面或网络访谈模式案例 | 第28-29页 |
二、 直接会面或者网络访谈模式特点 | 第29页 |
第二节 窗口模式 | 第29-48页 |
一、 政府主导的官方网站 | 第29-31页 |
二、 政务微博 | 第31-40页 |
三、 政务微信 | 第40-43页 |
四、 专门的问政网站 | 第43-48页 |
第三节 组织动员型模式 | 第48-50页 |
一、 组织动员型模式分析 | 第48-49页 |
二、 组织动员型模式案例 | 第49页 |
三、 组织动员型模式特点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网络问政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 | 第50-58页 |
第一节 网络问政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0-54页 |
一、 数字鸿沟 | 第50-52页 |
二、 政府 | 第52-53页 |
三、 网民 | 第53-54页 |
四、 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 | 第54页 |
第二节 网络问政的发展对策 | 第54-58页 |
一、 缩小数字鸿沟 | 第54-55页 |
二、 政府 | 第55-56页 |
三、 网民 | 第56-57页 |
四、 完善制度化建设 | 第57-58页 |
结语 | 第58-60页 |
注释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