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法中的扒窃行为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一、 刑法中的扒窃行为概述 | 第12-20页 |
(一) 对扒窃行为惩处的历史沿革 | 第12-14页 |
(二) 对扒窃行为从严惩处的依据 | 第14-17页 |
1.扒窃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| 第14-15页 |
2.扒窃行为具有严重的主观恶性 | 第15-16页 |
3.与刑罚目的相契合 | 第16-17页 |
(三) 惩处扒窃行为的司法现状 | 第17-20页 |
二、 刑法中的扒窃行为的内涵及其犯罪构成 | 第20-26页 |
(一) 扒窃行为的内涵 | 第20-23页 |
1.扒窃行为的概念 | 第20-22页 |
2.扒窃行为的特征 | 第22-23页 |
(二) 扒窃行为的犯罪构成 | 第23-26页 |
1.扒窃行为的客体 | 第24页 |
2.扒窃行为的客观方面 | 第24-25页 |
3.扒窃行为的主体 | 第25页 |
4.扒窃行为的主观方面 | 第25-26页 |
三、 对刑法中的扒窃行为的认定 | 第26-38页 |
(一) 扒窃行为与其他盗窃情形的认定 | 第26-28页 |
1.扒窃与多次盗窃的认定 | 第26-27页 |
2.扒窃与携带凶器盗窃的认定 | 第27页 |
3.扒窃与入户盗窃的认定 | 第27-28页 |
4.扒窃与一般性盗窃的认定 | 第28页 |
(二) 对扒窃行为其他相关司法问题的认定 | 第28-38页 |
1.对“公共场所”的认定 | 第29-31页 |
2.对随身携带财物的认定 | 第31-32页 |
3.扒窃的次数、数额和形态的认定 | 第32-34页 |
4.扒窃的定罪量刑依赖于“但书”的适用 | 第34-38页 |
四、 刑法中的扒窃行为的刑事责任 | 第38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后记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