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研究 | 第10-18页 |
第一节 中医对肩关节周围炎的认识 | 第10-12页 |
一、外因 | 第10页 |
(一) 六淫 | 第10页 |
(二) 劳损 | 第10页 |
(三) 外伤 | 第10页 |
二、内因 | 第10-11页 |
(一) 肝肾亏虚 | 第10-11页 |
(二) 气血渐亏 | 第11页 |
三、中医病机 | 第11-12页 |
(一) 邪入经络,凝滞关节 | 第11页 |
(二) 劳损伤筋,气滞血凝 | 第11页 |
(三) 筋骨失养,筋挛骨松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肩关节周围炎的研究 | 第12-14页 |
一、肩部因素 | 第12-13页 |
(一) 局部退变 | 第12页 |
(二) 局部损伤 | 第12-13页 |
二、肩外因素 | 第13页 |
(一) 原发病 | 第13页 |
(二) 内分泌异常 | 第13页 |
三、其他学说 | 第13-14页 |
(一) 细胞素 | 第13页 |
(二) 雌激素受体 | 第13页 |
(三) 肩关节稳定结构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进展进展 | 第14-16页 |
一、中医疗法 | 第14-15页 |
(一) 针灸治疗 | 第14页 |
(二) 推拿治疗 | 第14-15页 |
(三) 功能锻炼 | 第15页 |
(四) 热敷治疗 | 第15页 |
二、西医疗法 | 第15-16页 |
(一) 手术松解粘连 | 第15页 |
(二) 药物注射治疗 | 第15-16页 |
第四节 小结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临床研究 | 第18-22页 |
第一节 研究对象 | 第18-19页 |
一、病例来源 | 第18页 |
二、诊断标准 | 第18页 |
三、纳入标准 | 第18页 |
四、排除标准 | 第18页 |
五、中止和撤出研究标准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研究方法 | 第19-22页 |
一、分组方法 | 第19页 |
二、治疗方法 | 第19-20页 |
(一) 基础治疗 | 第19页 |
(二) 治疗组功法锻炼 | 第19-20页 |
(三) 对照组功能锻炼 | 第20页 |
三、观察指标 | 第20页 |
四、疗效评价标准 | 第20-21页 |
五、统计方法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研究结果 | 第22-30页 |
一、一般资料 | 第22-23页 |
二、治疗结果 | 第23-28页 |
(一)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| 第23-26页 |
(二) 两组治疗前后肩功能等级总体评分比较 | 第26-27页 |
(三)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一 | 第27页 |
(四) 两组治疗总体临床疗效比较 | 第27-28页 |
三、不良反应观察 | 第28页 |
四、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30-34页 |
一、易筋经九鬼拔马刀式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机理探讨 | 第30-31页 |
二、对照组选取依据 | 第31-32页 |
三、结果分析 | 第32-33页 |
四、问题与展望 | 第33-34页 |
结语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7页 |
附录 | 第37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