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法视阈下农村经营主体法律形态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| 1.2.1 国内研究检视 | 第9-13页 |
| 1.2.2 国外研究简要 | 第13页 |
| 1.3 研究意义、思路及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1.3.1 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| 1.3.2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5页 |
| 1.4 研究创新及不足 | 第15-17页 |
| 2 农村经营主体的概念确定 | 第17-22页 |
| 2.1 一般意义的界定 | 第17-19页 |
| 2.1.1 概念语源 | 第17-18页 |
| 2.1.2 形态变迁 | 第18-19页 |
| 2.1.3 主体特征 | 第19页 |
| 2.2 法律概念的给出 | 第19-22页 |
| 2.2.1 法律概念 | 第19-20页 |
| 2.2.2 法律特征 | 第20-21页 |
| 2.2.3 法律渊源 | 第21-22页 |
| 3 农村经营主体的商法基础 | 第22-27页 |
| 3.1 商主体的一般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3.2 商主体的特征揭示 | 第23-24页 |
| 3.3 商主体类型的基本判别 | 第24-27页 |
| 3.3.1 商个人 | 第25页 |
| 3.3.2 商合伙 | 第25-26页 |
| 3.3.3 商法人 | 第26-27页 |
| 4 农村经营主体非法律形态的现实对应 | 第27-31页 |
| 4.1 家庭农场 | 第27-29页 |
| 4.1.1 基础认识 | 第27-28页 |
| 4.1.2 具体对应的法律形态 | 第28-29页 |
| 4.2 专业大户与龙头企业 | 第29-31页 |
| 4.2.1 专业大户的法律形态 | 第29页 |
| 4.2.2 龙头企业的法律形态 | 第29-31页 |
| 5 农村经营主体法律形态的具体研判 | 第31-47页 |
| 5.1 法律形态之一:农村承包经营户 | 第31-34页 |
| 5.1.1 基本认识 | 第31-32页 |
| 5.1.2 邻近主体比较 | 第32-33页 |
| 5.1.3 法律地位 | 第33-34页 |
| 5.2 法律形态之二:农民专业合作社 | 第34-39页 |
| 5.2.1 一般认识 | 第35页 |
| 5.2.2 法律地位的有关研究 | 第35-36页 |
| 5.2.3 邻近主体比较 | 第36-38页 |
| 5.2.4 法律归位——特别法人 | 第38-39页 |
| 5.3 法律形态之三: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| 第39-44页 |
| 5.3.1 基本判断 | 第39-40页 |
| 5.3.2 邻近主体比较 | 第40-42页 |
| 5.3.3 法律地位——特别法人 | 第42-44页 |
| 5.4 法律形态之四:“多元化公司” | 第44-47页 |
| 5.4.1 特别判断 | 第44页 |
| 5.4.2 表现形态 | 第44-47页 |
| 6 研究结论 | 第47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-5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