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道路工程论文--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--道路绿化与路侧地带论文

基于生态工法理念的成都市深圳路景观改造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生态工法相关研究与发展概况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生态工法相关研究与发展概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外道路绿化相关研究发展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国内道路绿化相关研究发展概述第17-18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19-20页
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0-26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生态工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景观改造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公路绿化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边坡绿化第21-22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绿色通道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生态工程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园林工程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植物生态学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土力学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4-26页
3 基于生态工法理念的道路绿化带景观营造研究第26-40页
    3.1 基于生态工法的道路绿化带景观营造理念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理念的核心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理念的主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理念的价值第28页
    3.2 基于生态工法的道路绿化带景观营造原则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适地适法原则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资源回收原则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全局性原则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最小破坏、最大恢复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舒适性原则第30页
    3.3 基于生态工法的道路绿化带景观营造策略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植物景观功能化营造策略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地形景观去高陡化营造策略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土建景观融合化营造策略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小结第32页
    3.4 基于生态工法的道路绿化带景观营造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整体营造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地缘营造法第33页
    3.5 基于生态工法的景观营造工艺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工程领域生态工法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民间生态工法第39-40页
4 案例调查与分析第40-54页
    4.1 湖北神宜旅游公路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生态挡墙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植生砌块防护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观景平台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景观小品第42-43页
    4.2 川九公路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改造的原则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自然式边坡及挡墙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生态土质边沟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自然式净空弯道第45-46页
    4.3 镇江金山湖大道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项目背景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蓄水边沟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生态树池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透水路面第47-48页
    4.4 美国哥伦比亚历史路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镶边绿化带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路侧防护设施第49-50页
    4.5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项目背景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微地形改造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材料回收利用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园建小品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动物栖息地第52-53页
    4.6 案例启示第53-54页
5 基于生态工法理念的深圳路景观改造第54-86页
    5.1 深圳路项目概况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区位介绍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交通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地形及土壤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植被资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水文气候第57页
    5.2 原绿化存在的问题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强行卸坡与陡坡栽植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绿化措施与地形条件不符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缺乏整体性雨水汇流设计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植被种植形式有待改善第59-60页
    5.3 改造思路第60页
    5.4 改造理念第60页
    5.5 改造目标第60-61页
    5.6 改造参考规范第61-62页
    5.7 分区改造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石材工法改造区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木土工法改造区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生态挡墙改造区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7.4 水生工法改造区第67-68页
    5.8 专项改造第6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8.1 植物景观改造第68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8.2 园路景观改造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8.3 汇水系统改造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8.4 微地形改造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8.5 园建设施营造第77-79页
    5.9 改造辅助分析第79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9.1 石材工法稳定性分析第79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9.2 木土工法功能分析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5.9.3 生态挡墙功能分析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9.4 生态挡墙经济性分析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9.5 综合功能分析第84-86页
6 结论与建议第86-8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86-87页
    6.2 建议第87-88页
参考文献第88-91页
附录A第91-92页
附录B第92-93页
致谢第93-94页
附件第94-137页

论文共13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对称布置多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与受力特性研究
下一篇: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静风系数的数值模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