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桥涵工程论文--桥梁施工论文--施工技术论文

不对称布置多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与受力特性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绪论第8-18页
    1.1 不对称连续梁桥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不对称连续梁桥的发展概况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不对称连续梁桥的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1.2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施工控制的重要性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施工控制的发展概况第10-11页
    1.3 不对称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内容与方法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施工控制的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施工控制的分析方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桥梁施工控制的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背景及研究内容第16-18页
2 君山侧副孔桥有限元模型建立与结构分析第18-44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18页
    2.2 工程背景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桥梁上部构造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要技术指标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主要材料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施工过程概述第21-23页
    2.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施工过程分析第2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主要材料及设计参数值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各作用的取值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施工阶段的划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施工阶段计算结果分析第26-35页
    2.4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分析第35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的计算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施工阶段的影响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成桥阶段的影响第40-43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3 不对称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第44-64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44页
    3.2 预拱度设置第44-47页
    3.3 君山侧副孔桥敏感性参数识别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施工控制的误差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敏感性参数识别第48-50页
    3.4 最小二乘法的应用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最小二乘法的概述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最小二乘法在君山侧副孔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第51-52页
    3.5 线形控制成果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梁段挠度监控与测点的布置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梁段挠度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比较第53-56页
    3.6 应力控制成果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梁段应力监控与应变计的布置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梁段应力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比较第57-62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62-64页
4 不对称连续梁桥受力特性研究第64-82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64页
    4.2 不对称连续梁桥受力特点研究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对比桥的建立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成桥阶段受力特性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4.3 自重荷载作用效应研究第67-71页
    4.4 汽车荷载作用效应第71-73页
    4.5 基础沉降作用效应第73-76页
    4.6 温度梯度荷载作用效应第76-79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79-82页
5 结论与展望第82-84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82-83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83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90页
附录表A (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)第90-92页
致谢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与减震措施研究
下一篇:基于生态工法理念的成都市深圳路景观改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