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3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1 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 | 第13页 |
1.1.2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5-20页 |
1.3.1 国外城市养老社区研究综述 | 第15-18页 |
1.3.2 国内城市养老社区研究综述 | 第18-20页 |
1.4 研究对象和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4.1 研究对象 | 第20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5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| 第21-23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5.2 论文框架 | 第22-23页 |
2 我国城市养老社区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研究 | 第23-37页 |
2.1 我国城市养老社区的现状问题研究 | 第23-30页 |
2.1.1 我国城市养老社区的普遍问题研究 | 第23-25页 |
2.1.2 我国城市养老社区的实证问题研究 | 第25-30页 |
2.2 我国城市养老社区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 | 第30-35页 |
2.2.1 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发展历程 | 第30-31页 |
2.2.2 我国城市养老社区的发展趋势 | 第31-3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3 基于我国城市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全龄化养老社区理论构建 | 第37-61页 |
3.1 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分析 | 第37-43页 |
3.1.1 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相关研究 | 第37-39页 |
3.1.2 我国城市老年人的群体特征 | 第39-42页 |
3.1.3 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| 第42-43页 |
3.2 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启示 | 第43-51页 |
3.2.1 国外新型养老社区的实践经验 | 第43-47页 |
3.2.2 国内新型养老社区的实践经验 | 第47-50页 |
3.2.3 国内外新型养老社区实践案例总结 | 第50-51页 |
3.3 基于我国城市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全龄化养老社区的引入与建构 | 第51-59页 |
3.3.1 基于我国城市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全龄化养老社区的引入 | 第51-54页 |
3.3.2 基于我国城市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全龄化养老社区的特征 | 第54-56页 |
3.3.3 基于我国城市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全龄化养老社区的建构 | 第56-5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4 基于我国城市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全龄化养老社区规划设计 | 第61-105页 |
4.1 构建全龄适居的养老社区总体布局 | 第61-81页 |
4.1.1 全龄化养老社区的选址与规模 | 第61-65页 |
4.1.2 全龄化养老社区的组团布局 | 第65-74页 |
4.1.3 全龄化养老社区的交通组织 | 第74-78页 |
4.1.4 全龄化养老社区的景观环境规划 | 第78-81页 |
4.2 营建全龄互动交往的多样化公共活动空间 | 第81-91页 |
4.2.1 全龄化养老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类型分析 | 第81-84页 |
4.2.2 全龄化养老社区互动交流的公共活动空间营造 | 第84-91页 |
4.3 配置满足全龄使用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 | 第91-96页 |
4.3.1 全龄化养老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构成分析 | 第92-94页 |
4.3.2 全龄化养老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 | 第94-95页 |
4.3.3 全龄化养老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模式 | 第95-96页 |
4.4 建设全龄混居的多样化居住建筑 | 第96-103页 |
4.4.1 全龄化养老社区居住家庭的构成类型分析 | 第96-97页 |
4.4.2 全龄化养老社区居住建筑类型构成及配比 | 第97-98页 |
4.4.3 全龄化养老社区居住建筑混合布局模式 | 第98-10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103-105页 |
5 结论 | 第105-109页 |
5.1 论文的主要结论 | 第105-106页 |
5.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| 第106-109页 |
5.2.1 论文的不足 | 第106页 |
5.2.2 论文的展望 | 第106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11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11-113页 |
致谢 | 第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