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3.3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9-27页 |
2.1 普惠金融的内涵 | 第19-20页 |
2.1.1 普惠金融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1.2 普惠金融的特点 | 第20页 |
2.2 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 | 第20-25页 |
2.2.1 小额信贷 | 第21-22页 |
2.2.2 微型金融 | 第22-23页 |
2.2.3 普惠金融 | 第23-25页 |
2.3 农村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 | 第25-27页 |
2.3.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3.2 农村金融市场均衡理论 | 第26页 |
2.3.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国内外普惠金融的发展实践及借鉴 | 第27-35页 |
3.1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实践概述 | 第27-30页 |
3.1.1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 | 第27-28页 |
3.1.2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 | 第28-29页 |
3.1.3 柬埔寨ACLEDA银行 | 第29页 |
3.1.4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 | 第29-30页 |
3.2 国内普惠金融发展实践概述 | 第30-32页 |
3.2.1 典型扶贫经济合作社 | 第30-31页 |
3.2.2 典型扶贫农村商业银行 | 第31页 |
3.2.3 典型扶贫小额信贷项目 | 第31-32页 |
3.3 国内外实践经验借鉴 | 第32-35页 |
3.3.1 农村是普惠金融的核心区域 | 第32页 |
3.3.2 通过产品创新满足客户的需求 | 第32-33页 |
3.3.3 政府加强监督和管理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农行山南分行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现状 | 第35-41页 |
4.1 农行山南分行概况 | 第35-38页 |
4.1.1 山南市经济情况 | 第35页 |
4.1.2 山南市整体金融环境 | 第35-37页 |
4.1.3 山南市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特点 | 第37-38页 |
4.2 农行山南分行发展普惠金融主要模式 | 第38-39页 |
4.2.1 直接发放模式 | 第38页 |
4.2.2 “农行+小型金融机构+农牧民”模式 | 第38页 |
4.2.3 “山南农行+政府(社团、基层组织)+农牧民”模式 | 第38页 |
4.2.4 “山南农行+农牧民合作组织+农牧民”模式 | 第38-39页 |
4.2.5 “山南农行+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(公司)+农牧民”模式 | 第39页 |
4.3 农行山南分行发展普惠金融各模式评价 | 第39-41页 |
第5章 农行山南分行普惠金融服务发展中影响因素问卷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7页 |
5.1 农行山南分行普惠金融服务发展中影响因素问卷分析 | 第41-45页 |
5.1.1 问卷设计 | 第41页 |
5.1.2 问卷发放与实施 | 第41页 |
5.1.3 问卷统计 | 第41-43页 |
5.1.4 结果与结论 | 第43-45页 |
5.2 农行山南分行普惠金融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5-47页 |
5.2.1 政府部门的不当参与对农行山南分行普惠金融的影响 | 第45页 |
5.2.2 农行山南分行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单一 | 第45页 |
5.2.3 农行山南分行金融供给水平和创新能力滞后 | 第45-47页 |
第6章 农行山南分行优化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| 第47-53页 |
6.1 提高对普惠金融服务“三农”意识 | 第47-48页 |
6.1.1 充分理解普惠金融服务“三农”业务的政策性 | 第47页 |
6.1.2 提高普惠金融的适应能力 | 第47-48页 |
6.2 加大政府介入力度及改善政府介入方式 | 第48-49页 |
6.2.1 对农行政策性业务加大进行补贴 | 第48页 |
6.2.2 构建布局合理的农牧区金融市场体系 | 第48-49页 |
6.2.3 推进农牧区担保机制建设 | 第49页 |
6.3 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的生态环境 | 第49-50页 |
6.3.1 完善农牧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 | 第49-50页 |
6.3.2 创造农牧区良好的信贷空间 | 第50页 |
6.4 创新农村普惠金融的产品与服务方式 | 第50-53页 |
6.4.1 开设适用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产品 | 第50页 |
6.4.2 完善适用普惠金融发展的服务方式 | 第50-53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