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1页 |
1.1 前言 | 第7-8页 |
1.2 论文的结构框架 | 第8-9页 |
1.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1.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9-11页 |
1.4.1 研究的内容 | 第9页 |
1.4.2 研究的方法 | 第9-11页 |
第二章 城市建筑综合体竖向空间结构及其相关概念 | 第11-17页 |
2.1 建筑竖向空间的概念及特点 | 第11-15页 |
2.1.1 商业竖向空间缘起 | 第11-14页 |
2.1.2 商业综合体竖向空间发展历程 | 第14-15页 |
2.2 剖面与竖向空间的作用及原理 | 第15-17页 |
2.2.1 剖面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2.2.2 竖向空间的本质论 | 第16页 |
2.2.3 剖面与竖向空间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均好性概念及其研究 | 第17-24页 |
3.1 均好性的概念 | 第17页 |
3.2 空间的价值与店铺的价值 | 第17-18页 |
3.3 实现均好性的基本方法 | 第18-19页 |
3.3.1 管理运营手段 | 第18-19页 |
3.3.2 建筑设计手段 | 第19页 |
3.4 竖向商业均好性空间设计原则概述 | 第19-24页 |
第四章 商业竖向空间结构与空间价值的均好性关系研究 | 第24-29页 |
4.1 商业综合体的层数与商业均好性的联系 | 第24页 |
4.2 竖向空间的组合与商业均好性的联系 | 第24-25页 |
4.2.1 传统的商场的竖向空间 | 第24页 |
4.2.2 竖向空间的延伸 | 第24-25页 |
4.3 商业综合体竖向空间的功能布局与商业均好性的联系 | 第25-26页 |
4.4 商业综合体竖向交通体系与商业均好性的联系 | 第26-27页 |
4.5 商业综合体内部公共空间与商业均好性的联系 | 第27页 |
4.6 消费者在商业综合体内的情感体验与商业均好性的联系 | 第27-29页 |
第五章 城市商业综合体竖向空间的组合与设计方法探索 | 第29-45页 |
5.1 商业综合体的外部竖向空间的设计方法概述 | 第29-32页 |
5.1.1 底层退空或架空 | 第29-30页 |
5.1.2 逐层退台 | 第30页 |
5.1.3 退空退台 | 第30-31页 |
5.1.4 引入内庭 | 第31页 |
5.1.5 竖向界面诱导 | 第31-32页 |
5.2 竖向内部空间的组合设计探索 | 第32-34页 |
5.2.1 竖向空间的设计概述 | 第32页 |
5.2.2 中庭的尺度概述 | 第32-33页 |
5.2.3 公共空间的设计概述 | 第33-34页 |
5.3 商业综合体中的顶空间设计方法概述 | 第34-35页 |
5.4 商业综合体中的情感体验空间概述 | 第35-42页 |
5.4.1 情感体验空间的重要作用 | 第35-36页 |
5.4.2 情感空间的设计方法概述 | 第36-42页 |
5.5 竖向交通空间设计概述 | 第42-44页 |
5.6 如何缩小不同楼层的人气级差 | 第44-45页 |
5.6.1 不同性别的消费群体的购物差别 | 第44页 |
5.6.2 人气容易冷清的楼层设置商业驱动空间 | 第44-45页 |
第六章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竖向空间商业均好性案例研究 | 第45-55页 |
6.1 本土商业综合体研究 | 第45-52页 |
6.1.1 乌鲁木齐美美百货 | 第45-48页 |
6.1.2 乌鲁木齐时代广场 | 第48-52页 |
6.2 香港朗豪坊 | 第52-55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