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7-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7页 |
1.2 相关研究现状况 | 第7-8页 |
1.3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研究目标 | 第8页 |
1.4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| 第8-9页 |
第2章 “三彩釉画”概述 | 第9-17页 |
2.1 解读“三彩釉画”的创始人—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爱和 | 第9-14页 |
2.1.1 “疯狂”的洛阳画童 | 第10页 |
2.1.2 初识洛阳唐三彩 | 第10-12页 |
2.1.3 劈开三彩未来路 | 第12-13页 |
2.1.4 苦心正得三彩名 | 第13-14页 |
2.2 “洛阳三彩釉画”产生的原因及背景 | 第14-17页 |
第3章 郭爱和的“三彩釉画”作品艺术特点分析 | 第17-23页 |
3.1 转立体为平面 | 第17页 |
3.2 由三彩变多彩 | 第17-19页 |
3.3 稀有色彩与传统技法巧妙地结合 | 第19-20页 |
3.4 内容题材的现实性和时代感通过传统工艺手段来表现 | 第20-23页 |
第4章 三彩釉画制作工艺的学习与探究 | 第23-37页 |
4.1 “三彩釉画”的工艺流程 | 第23-27页 |
4.1.1 设计 | 第23页 |
4.1.2 选坯 | 第23-24页 |
4.1.3 过稿 | 第24页 |
4.1.4 立线 | 第24-25页 |
4.1.5 配釉 | 第25页 |
4.1.6 施釉 | 第25-26页 |
4.1.7 烧制 | 第26-27页 |
4.2 尝试创作三彩釉画系列作品——《忆韵》 | 第27-37页 |
4.2.1 整合设计思路 | 第27-28页 |
4.2.2 选定创作题目 | 第28页 |
4.2.3 确立造型元素 | 第28-31页 |
4.2.4 完成色彩搭配 | 第31-33页 |
4.2.5 制作完成作品 | 第33-37页 |
第5章 “洛阳三彩”未来展望 | 第37-41页 |
5.1 “三彩釉画”的艺术定位 | 第37页 |
5.2 “三彩釉画”走向生活化、平民化、大众化 | 第37-38页 |
5.3 “洛阳三彩”的多彩之路 | 第38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