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导言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概述 | 第14-22页 |
第一节 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法律原因分析 | 第14-17页 |
第二节 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合法性分析 | 第17-22页 |
一、从WTO 的反倾销反补贴规则看美国“双反”措施的法律依据 | 第17-19页 |
二、中国入世有关文件已经明确了反补贴对我国的适用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美国对华滥用“双反”措施的嫌疑 | 第22-32页 |
第一节 美对华有关补贴的认定和采取措施值得质疑 | 第22-26页 |
一、《SCM 协定》对补贴及其补贴专向性的规定 | 第22-23页 |
二、美国对华反补贴案中对专向性标准的解释与适用相关问题 | 第23-26页 |
第二节 美国商务部将中国政府政策文件定性为法律文件的做法值得商榷 | 第26-28页 |
一、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政府政策文件为法律文件的实践 | 第26-27页 |
二、对美国商务部将中国政府政策性文件定性问法律文件问题的评析 | 第27-28页 |
第三节 美国商务部确定人民币贷款利率基准的滥用嫌疑 | 第28-32页 |
一、美国商务确定人民币贷款利率基准的实践 | 第28-30页 |
二、对美国商务确定人民币贷款利率基准问题的评析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中的比较基准选择问题 | 第32-44页 |
第一节 美国判断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及对中国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中比较基准的选择问题 | 第33-37页 |
一、生产要素方法 | 第33-35页 |
二、市场导向产业测试(Market Oriented Industry Test,MOI) | 第35页 |
三、美国对华出口产品的倾销幅度的确定: “一国一税”与分别税率 | 第35-37页 |
第三节 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中比较基准的选择问题 | 第37-44页 |
一、计算政府贷款补贴利益的比较基准 | 第37-38页 |
二、计算政府提供货物或服务补贴利益的比较基准 | 第38-40页 |
三、计算政府提供土地补贴利益的比较基准 | 第40-42页 |
四、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中比较基准的选择问题的评析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之双重计税法律问题解析 | 第44-51页 |
第一节 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中的双重征税可能性分析 | 第44-47页 |
一、美国对市场经济国家“双反”措施的实践 | 第44-45页 |
二、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“双反”措施的双重征税可能性分析 | 第45-47页 |
第二节 美国对华“双反”案件双重征税的实践解析——以非公用汽车轮胎轮胎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为例 | 第47-51页 |
一、基本案情介绍 | 第47-48页 |
二、案件解析——美国商务部适用“双反”措施的解释及计算方法不合理.. | 第48-49页 |
三、对美国对华“双反”措施中重复征税问题的评析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中国应对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法律对策 | 第51-58页 |
第一节 中国应对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内部措施 | 第51-55页 |
一、对地方政府补贴的法律规制 | 第51-52页 |
二、整合政府部门资源,建立防止违规补贴出台的事前审查机制 | 第52-53页 |
三、积极清理国内补贴政策,做好与WTO 规则的衔接 | 第53-54页 |
四、建立反倾销反补贴预警机制和联动机制 | 第54-55页 |
五、积极开展对美国倾销与补贴措施进行调查 | 第55页 |
第二节 中国应对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外部措施 | 第55-58页 |
一、进行市场经济地位的抗辩 | 第55-56页 |
二、进行替代国抗辩和单独税率的抗辩 | 第56页 |
三、充分利用美国司法审查制度,审核商务部的不合理裁决 | 第56-57页 |
四、积极利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,争取有利地位 | 第57-58页 |
结语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5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5-67页 |
后记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