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

论新形势下的审判公开--以网络庭审直播为研究视角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导言第9-10页
第一章 概述第10-17页
 第一节 审判公开新形式的发展第10-12页
  一、审判公开传统方式具体表现第10-11页
  二、审判公开新形式的发展迅速第11-12页
 第二节 审判公开新形式产生背景第12-16页
  一、舆论监督的兴起与审判公开的现实需求第13-14页
  二、司法改革的趋势与审判公开的制度改革第14-15页
  三、传播科技的发展与审判公开的形式革新第15-16页
 第三节 审判公开新形式对审判公开制度的挑战第16-17页
第二章 审判公开新形式之比较研究第17-27页
 第一节 庭审开放程度之比较——保守与革新第18-20页
  一、庭审播放态度趋向不同第18-19页
  二、庭审公开案件影响差异第19-20页
 第二节 庭审播放主导之比较——法院或媒体第20-21页
 第三节 庭审公开对象之比较——媒介之差别第21-23页
  一、美国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待遇有别第21-22页
  二、我国公开新形式对象选择更为宽容第22-23页
  三、司法与民众之间互动仍在积极摸索第23页
 第四节 庭审公开效果之比较——公开与公正第23-27页
  一、对法庭内之“霍桑效应”——正当程序之争第24-25页
  二、对公众(主要是网民)之影响——认知是否改变第25-26页
  三、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之影响——公开衍生问题第26-27页
第三章 新形势下审判公开的界限探析第27-38页
 第一节 新形势下审判公开之定位第27-33页
  一、审判公开的涵义定位第28-29页
  二、审判公开的基础定位第29-31页
  三、审判公开的价值定位第31-33页
 第二节 审判公开的界限探索第33-36页
  一、审判公开的案件范围第33-35页
  二、审判公开的受众范围第35-36页
 第三节 审判公开所涉权利之平衡第36-38页
  一、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第36-37页
  二、公正审判与新闻自由的平衡第37-38页
第四章 新形势下审判公开的路径探析第38-45页
 第一节 原则:当事人本位第38-40页
 第二节 载体:选择更全面第40-41页
  一、案件要避免双重选择第40-41页
  二、程序公开也应当有度第41页
 第三节 形式:多渠道沟通第41-42页
 第四节 内容:良性的互动第42-45页
  一、权力保障权利第43-44页
  二、权利制约权力第44-45页
  三、司法与民众良性互动第45页
结语第45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1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1-52页
后记第52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诉前调解机制探析
下一篇:论网络舆论监督权与司法正的良性互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