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特殊分区规划论文

湘江沿岸湿地景观设计研究--以株洲湘江风光带湿地公园建设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.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对河流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对河流湿地景观的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对河流湿地景观的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文献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案例分析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实地调研第15页
    1.6 研究流程及框架第15-17页
2.河流湿地景观概述第17-25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河流湿地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湿地景观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湿地公园第18-19页
    2.2 河流湿地的功能与价值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生态功能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水文功能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社会价值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景观价值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经济效益第20页
    2.3 河流湿地公园的基本要素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水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植物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动物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驳岸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通道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景观辅助设施第21-22页
    2.4 河流湿地景观设计原则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系统保护的原则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生态优先的原则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因地制宜原则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景观美学原则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延续地域文化的原则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弹性适应原则第23-25页
3.湘江沿岸湿地景观的营造第25-49页
    3.1 湘江概述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地理位置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气候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生物资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地形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经济概况第26页
    3.2 发展现状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景观特点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现状存在的问题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小结第31页
    3.3 湘江湿地景观设计原则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保护为主 生态优先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整体规划 相互协调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结合城市 突出特色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以人为本 动态多样第32-33页
    3.4 解决途径第33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水系规划——营建安全、健康的水环境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植物设计——营造延续性、乡土性的植物群落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动物栖息地——注重动物群落的保护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岸线设计——营造生态、自然的水岸环境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道路设计——注重安全与最小干预的道路体系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景观辅助设施——迎合环境、挖掘文化第44-48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48-49页
4.株洲湘江风光带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第49-79页
    4.1 项目背景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地理位置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自然条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景观及人文资源第51-52页
    4.2 株洲湘江风光带现状第52-54页
    4.3 规划定位及目标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规划定位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规划目标第54页
    4.4 规划内容第54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总体规划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分区规划第56-62页
    4.5 景观要素规划方法第62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水域规划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植物设计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生态驳岸设计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游步道设计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景观辅助设施设计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采用可再生能源第76-77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77-79页
5 结论第79-81页
致谢第81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7页
附录第87-9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黄浦江上游林地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
下一篇:绿色养老住区评价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