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6页 |
1.1 课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系统辨识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1.2.1 频域辨识技术 | 第16-17页 |
1.2.2 时域辨识技术 | 第17-19页 |
1.3 挠性振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9-24页 |
1.3.1 挠性振动被动控制技术 | 第19-20页 |
1.3.2 挠性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| 第20-24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卫星挠性附件动力学建模 | 第26-37页 |
2.1 引言 | 第26页 |
2.2 压电元件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程 | 第26-30页 |
2.2.1 压电效应 | 第27页 |
2.2.2 压电陶瓷的基本方程 | 第27-30页 |
2.3 挠性附件的振动模态方程 | 第30-32页 |
2.4 压电传感器/作动器与挠性附件的耦合 | 第32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卫星挠性附件的在轨辨识算法 | 第37-50页 |
3.1 引言 | 第37-38页 |
3.2 问题描述 | 第38-39页 |
3.3 特征系统实现方法(ERA) | 第39-41页 |
3.4 基于观测器/Kalman 滤波器的系统辨识方法(OKID) | 第41-46页 |
3.4.1 观测器 Markov 参数的计算 | 第42-44页 |
3.4.2 系统 Markov 参数的计算 | 第44-46页 |
3.5 挠性附件的在轨辨识方法 | 第46-49页 |
3.5.1 挠性附件的在轨激励方法的讨论 | 第46-47页 |
3.5.2 挠性附件在轨辨识的系统架构 | 第47-4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挠性振动主动抑制方法 | 第50-63页 |
4.1 引言 | 第50页 |
4.2 正位置反馈补偿器设计(PPF) | 第50-55页 |
4.3 应变率反馈补偿器设计(SRF) | 第55-58页 |
4.4 正位置反馈(PPF)算法改进 | 第58-61页 |
4.4.1 PPF 与直接速度负反馈(DVFB)相结合 | 第58-60页 |
4.4.2 PPF 与 PID 算法相结合 | 第60-6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五章 卫星大型挠性附件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| 第63-87页 |
5.1 仿真实验 | 第63-65页 |
5.1.1 仿真条件 | 第63-65页 |
5.1.2 仿真实验框图 | 第65页 |
5.2 在轨辨识算法仿真与分析 | 第65-77页 |
5.2.1 ERA 算法仿真与分析 | 第65-71页 |
5.2.2 OKID 算法仿真与分析 | 第71-77页 |
5.3 主动振动抑制算法仿真与分析 | 第77-86页 |
5.3.1 正位置反馈算法(PPF)的仿真与分析 | 第77-82页 |
5.3.2 PPF 改进算法的仿真与分析 | 第82-8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7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4页 |
致谢 | 第94-9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95-96页 |
附件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