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土场地后压浆灌注桩承载性状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20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单桩竖向承载性状的研究 | 第9-16页 |
1.2.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| 第9-11页 |
1.2.2 单桩沉降特性研究 | 第11-16页 |
1.3 超长钻孔灌注后压浆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4 存在的问题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20页 |
2 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现场试验 | 第20-28页 |
2.1 工程概况 | 第20页 |
2.2 地质条件 | 第20-22页 |
2.3 现场试验测试项目 | 第22-28页 |
2.3.1 桩身完整性评价 | 第22页 |
2.3.2 滑动测微计桩身应变测试 | 第22-23页 |
2.3.3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| 第23-28页 |
3 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承载性状及沉降分析 | 第28-50页 |
3.1 桩身压缩变形分析 | 第28-35页 |
3.1.1 桩身压缩变形的计算方法 | 第28-32页 |
3.1.2 桩身压缩变形特性分析 | 第32-35页 |
3.2 桩身轴力传递性状分析 | 第35-38页 |
3.2.1 桩身轴向力随深度关系曲线 | 第35-37页 |
3.2.2 桩身轴力传递影响因素 | 第37-38页 |
3.3 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性状分析 | 第38-47页 |
3.3.1 各级荷载下桩侧摩阻力随深度变化曲线 | 第38-40页 |
3.3.2 桩侧摩阻力随深度变化分析 | 第40-43页 |
3.3.3 桩侧荷载传递函数 | 第43-47页 |
3.3.4 桩侧摩阻力发挥的影响因素 | 第47页 |
3.4 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分析 | 第47-49页 |
3.4.1 桩端阻力与桩顶荷载的关系曲线 | 第47-48页 |
3.4.2 桩端阻力与桩端沉降关系 | 第48-4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4 后压浆对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增强效应研究 | 第50-58页 |
4.1 后压浆桩现场试验分析 | 第50-54页 |
4.1.1 试桩参数和场地地质概况 | 第50-51页 |
4.1.2 后压浆工艺流程及压浆管布置 | 第51-52页 |
4.1.3 单桩静载荷试验成果 | 第52-53页 |
4.1.4 桩侧阻力对比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2 后压浆对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性状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3 后压浆对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分析 | 第55-5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5 后压浆灌注桩的有限元分析 | 第58-66页 |
5.1 引言 | 第58页 |
5.2 Abaqus 数值模拟软件的介绍 | 第58-60页 |
5.2.1 Abaqus 软件简介 | 第58页 |
5.2.2 Abaqus 数值模拟中的地应力平衡 | 第58-59页 |
5.2.3 Abaqus 数值模拟中的接触模型 | 第59-60页 |
5.3 未压浆灌注桩静载荷试验的数值模拟 | 第60-62页 |
5.3.1 模型的基本假定 | 第60页 |
5.3.2 模型的建立及模型简图 | 第60-61页 |
5.3.3 未压浆钻孔灌注桩数值模拟结果 | 第61-62页 |
5.4 后压浆灌注桩静载荷试验的数值模拟 | 第62-66页 |
5.4.1 模型的基本假定 | 第62-63页 |
5.4.2 模型的建立及模型简图 | 第63页 |
5.4.3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数值模拟结果 | 第63-66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6.1 本文主要结论 | 第66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2页 |